官方微信
 PMEC China2024

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制药网>资讯中心>行业动态

未来十年,医疗健康产业会有哪些新模式?

2019年10月22日 11:40:25来源:制药网点击量:37476

下载制药通APP
随时订阅专业资讯

分享

    分享:

评论

  【制药网 行业动态】不难发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产品已经入驻医院,如导诊服务的医疗机器人,为病患提供医疗咨询、引导、挂号等服务;相关医护助手,则会协助医生记录病患信息,从而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那么在未来十年,医疗健康领域还会带给我们哪些惊喜呢?
 
  5G创新医疗模式
 
  5G的广泛应用将深刻改变医疗手段、医疗模式甚至整个医疗行业。5G可通过专线传输进行区域医疗传输,加快医疗数据采集、视频与图像交互诊断、远程操控的应用。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使医院实现的感知患者,并通过丰富的场景应用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远程诊疗方面,5G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由于5G技术的高速、高容量、高密度、高覆盖等特点,可以让远程会诊跳出“有线”,走向“无线”,也就是说可以不依赖专门的远程医疗室,在移动端就可以完成点对点的连接。这样的突破,将远程诊疗可以到科室对科室、手术室对手术室、门诊对门诊、人对人等等。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5G的支持下,对于心梗等一系列心脏急救时间问题,可以在技术层面上大大提高提前介入的效率,缩短抢救时间,大幅提高抢救成功率。随着5G的不断发展,传统就医模即将迎崭新的变化。
 
  可智能穿戴成主流
 
  2013年,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在中国开始起步,后期随着mini化智能独立芯片的出现以及移动物联网的普及,其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众产品。但由于技术原因,可穿戴设备的功能还是很“简陋”。依然只是在步数统计、卡路里消耗、监测睡眠、测心率等功能上原地打转,根本没有真正进化。预计需要让传感器技术从1.0能够进化到2.0版本,才有全新全面的大突破。
 
  目前相对活跃的穿戴设备在形式上主要集中于在腕带、手表,在功能上集中于运动、手机辅助,对普通大众而言没有特别大的吸引力。但日后,穿戴设备很大可能会向生活辅助发展,比如健康医疗产品。有调研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可穿戴产品销量将达到1.6亿台之多。而随着可穿戴市场的繁荣与多元化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基于健康监测的可穿戴产品有望获得医疗级的新功能和认证。一旦穿戴设备进入成熟期,可以预见那时人们的生活智能化将远超当今。
 
  AI机器人应用广泛
 
  当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医疗领域中,AI机器人自然也能上手术台。据外媒报道,在NHS(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中,外科机器人已经可以协助一系列手术,包括泌尿科、结肠直肠和前列腺手术。这些机器人可以使用摄像机、灯光和医疗器械,由坐在控制台的外科医生控制,然后医生就能非常地控制机器人手臂的动作。使用机器人意味着外科医生可以缩小切口,减少病人的失血和疼痛,这意味着更快的恢复时间和更短的住院时间。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外科机器人在手术台上,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除了上手术台,随着现在社会的老龄化日渐严重,高龄护理机器人的存在正不断让人产生好感,在未来市场中这样一类的服务型机器人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
 
  医疗大数据+智慧医疗生态系统
 
  医疗大数据是指规模庞大,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及分析能力范围,且与健康医疗息息相关的数据的集合。医疗健康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种类多样、数据获取渠道多、数据变化快以及应用价值高五大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大数据+智慧医疗生态系统对于改善生活方式、提升诊断治疗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速药品研发以及优化医疗体制等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正在不断被运用到生活中。
 
  以海尔智慧医疗和壹健康智慧药箱为例,前者正是凭借互联网思维,依靠“互联网+”的发展策略,采取联合互联网的方式打造“产品聚合数据,数据驱动服务”的模式,为用户提供智能医疗产品服务。而后者基于医疗大数据时代自主研制的小熊智慧药箱,以一体式多体征检测智能服务终端为入口,围绕用户体征检测、健康管理、在线问诊,家庭慢病管理服务等构建360°全人群、全周期的居家健康医养服务体系。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制药网https://www.zy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制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QQ

咨询中心

广告咨询QQ:652787579

展会合作QQ:357275273

官方微信发布询价建议反馈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