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PMEC China2024

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制药网>资讯中心>行业动态

中药不良反应占比连续4年下降,上市后再评价或重启

2020年05月14日 10:55:38来源:制药网点击量:39350

下载制药通APP
随时订阅专业资讯

分享

    分享:

评论

  【制药网 行业动态】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19年度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在临床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中,中药占12.7%,连续4年下降。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的此项数据分别为17.3%、16.9%、16.1%和14.6%。
 
中药不良反应占比4年连降
 
  据了解,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属性,所有药品都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中药是药,当然也不例外。对于一个中药品种而言,尽可能详尽地发现其不良反应,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安全性,在临床上才能知道应该如何使用、在什么情况下避免使用,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疗效,这也是中药品种健康发展的基石。
 
  从监测报告中可以明显发现,在总体报告数量上升的前提下,中药不良反应率正整体下降。以中药注射剂为例,根据2016年相关报告显示,在中药给药途径分布中,注射给药占比高达53.8%,但到了2019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按照给药途径分布,注射给药占比已降至45.5%。这些都意味着,近年来中药安全性正在明显提升。
 
  要知道过去,由于不同地方中药材的化学物质含量不尽相同,中药的安全性和疗效会出现不稳定等情况,就一直使中药备受诟病与限制,并且较难推广到其他国家的药物市场。但近年来,中药行业越来越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正在积极开展中药的循证评价,产出高级别、高质量的循证证据,以证据回应质疑。例如,自2007年开始,白云山中一药业就投入1000万元进行消渴丸上市后临床再评价研究,并投入500万元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项目。
 
  事实上,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率连续下降,也是中药安全性、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的证明,是中医药界、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为了进一步推动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相关专家呼吁,应尽快重启、支持鼓励中药企业积极参加中药上市后再评价工作,同时积极推进符合中医药自身特色的药品评价标准体系建设。
 
  业内普遍认为,中药品种的上市后再评价工作不仅能系统评价产品疗效与安全性,还有助于发现新适应症,在医保、定价、招标、学术推广、应对不良事件方面均有积极作用。其实早在2009年7月16日,我国就启动过一轮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当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做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启动了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但有行业观察员指出,直到现在,该再评价工作都没有真正落地。
 
  究其原因,有医疗界人士指出,一方面在于药企不怎么愿意开展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另一方面是顶层设计没有明确再评价工作相关细则。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中药发展的不断规范,以及药企对于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学融合发展的重视,中药上市后再评价工作或将重启。
 
  总的来说,药品的安全性研究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业内认为,中药行业未来要想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仍需加大研究力度,建立不良反应常态化研究和监测机制,不断提高中药的安全性,为中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百姓用药安全而努力。
 
  与此同时,也要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这对未来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制药网https://www.zy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制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QQ

咨询中心

广告咨询QQ:652787579

展会合作QQ:357275273

官方微信发布询价建议反馈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