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厅收藏该商铺

您好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文章>弓形虫病实验室诊断与结果分析

技术文章

弓形虫病实验室诊断与结果分析

阅读:862          发布时间:2010-10-8

弓形虫病(toxoplasma)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具有广泛的自然疫源性,很多哺乳动物和鸟类均可罹患此病。弓形虫侵袭人体可导致弓形虫感染和弓形虫病,后者专指有临床表现和活动性感染的病理学改变。人体弓形虫感染多为隐性感染,但抵抗力低下时,则可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先天性感染常致胎儿畸形、死胎及流产。
[病因学] 弓形虫生活史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2个阶段,全过程需两种宿主——终末宿主(猫及猫科动物)和中间宿主(其他动物或人体内)。弓形虫发育全过程有5种不同形态: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猫食人弓形体卵囊或包囊后,在肠腔分别释放出子孢子和滋养体,并侵入小肠上皮细胞进行裂体增殖,部分裂殖子发育为雌雄配子体,两者结合为合子,发育为卵囊,随猫粪排出体外。
人食人弓形体卵囊或吞食包囊后,在肠内逸出子孢子、缓殖子或速殖子,随即侵入肠壁经血或淋巴进入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寄生,并扩散至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实质细胞内繁殖,导致细胞破裂,引起各种急性病症。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机体,部分速殖子侵入宿主细胞后,特别是脑、眼、骨骼肌的虫体繁殖速度减慢,并形成包囊,包囊在宿主体内可存活数月、数年,甚至终身不等。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时,组织内的包囊可破裂,释出缓殖子,进入血流和其他新的组织细胞继续发育繁殖。
速殖子期是弓形虫的主要致病阶段,以其对宿主细胞的侵袭力和在有核细胞内*的内二芽殖法增殖破坏宿主细胞。虫体逸出后又重新侵入新的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浸润,导致组织的急性炎症和坏死。
包囊内缓殖于是引起慢性感染的主要形式,包囊因缓殖子增殖而体积增大,挤压器官,使功能受到障碍。包囊增大到一定程度,可因多种因素而破裂。游离的虫体可刺激机体产生迟发性变态反应,并形成肉芽肿病变,后期的纤维钙化灶多见于脑、眼部等。宿主感染弓形虫后,在正常情况下,可产生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多数无明显症状,当宿主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时才引起弓形虫病,即使在隐性感染,也可导致复发或致死的播散性感染;近几年有报道艾滋病患者因患弓形虫脑炎而致死。
[实验室诊断]
特异性检查
(1)涂片检查。
(2)动物接种分离法。
(3)血清学检查。
(4)分子生物学诊断。
[结果分析与判断]
1.涂片检查 取急性期患者的体液、脑脊液、血液、骨髓、羊水、胸水经离心后,沉淀物作涂片,或采用活组织穿刺物涂片,经姬姆萨染色后,显微镜下检查出弓形虫滋养体即可确诊。此法简便,但阳性率不高、易漏检。此外也可切片用免疫酶或荧光染色法,观察特异性反应,可提高虫体的检出率。
2.动物接种分离法 动物接种分离法或细胞培养法查找滋养体。采用敏感的实验动物小白鼠,样本接种于腹腔内,1周后剖杀取腹腔液显微镜检查,阴性需盲目传代至少3次;样本亦可接种于离体培养的单层有核细胞。动物接种和细胞培养是目前常用的病原查诊方法。
3.血清学检查 由于弓形虫病原学检查存在不足,血清学检查成为广泛应用的诊断手段。方法种类较多,主要有以下4种。
(1)染色试验:为经典的特异血清学方法,采用活滋养体在有致活因子的参与下与样本内特异性抗体作用,使虫体表膜破坏不为着色剂美蓝所染。显微镜检查见虫体不被蓝染者为阳性,虫体多数被蓝染者为阴性。
(2)IHA:此法特异、灵敏、简易,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及筛查性抗体检测,应用广泛。
(3)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以整虫为抗原,采用荧光标记的第2抗体检测特异抗体。此法可测同型及亚型抗体,其中检测IgM适用于临床早期诊断。
(4)ELISA:用于检测宿主的特异循环抗体或抗原,已有多种改良法广泛用于早期急性感染和先天性弓形虫病的诊查,这种方法的灵敏度可检出抗原量为0.5ug/L
4.分子生物学诊断 近年来将PCR及DNA探针技术应用于检测弓形虫感染,更具有灵敏、特异、早期诊断的意义,目前已开始试用于临床。
弓形虫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易与许多疾病混淆,鉴别诊断很关键。先天性弓形虫感染必须与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性疱疹病毒相区别。 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对比框

产品对比 二维码 意见反馈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