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康牌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免费会员

郑效东:开启中国药企生产设备的工艺革命

时间:2016-11-2阅读:1894
分享:

  过去的2015年,医药行业在政策压力下拉开了洗牌大幕,2016年,一大批医药新政继续出台并执行。“淘汰赛”背后,是中国政府对于制药行业的规整决心。在这其中,于制药企业而言能否通过新版GMP认证、并且经受高频率“飞检”考验,成为了能否打赢这场战役的首要核心。 

  50年技术差距,制药企业“生死战”背后经历了一场怎样的设备革命? 

  于中国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家而言,华为总裁任正非是“大众偶像”,郑效东也不例外。 

  “在管理和创新方式上,我很欣赏当年华为学习IBM的那条路,不是仅仅去学习国外的服务器有多好、怎么造,还应该去学习他的研发方法。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我们zui需要学习的其实是发达国家*技术的研发体系,超越技术本身。”郑效东说。 

  身为大的冻干机设备制造企业创始人,这是东富龙董事长郑效东近年来接受的不多的媒体采访之一,他谨守民营企业的本分“低调做事”,同时又不忘生存下去的丛林法则“保持创新”。 

  冻干产品听上去小众,却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血制品、疫苗、生物制药…也正因此,制药行业冻干机设备是一种*的重要制药设备。仔细盘点发现,这家民营制药设备供应商创新的二十年,也是一度落后的中国制药行业与世界制药“*梯队”追赶、合作、竞争的二十年。 

  用“合资”打开创新大门 

  尽管包括辉瑞、诺华、赛诺菲、拜耳在内的一线制药“”企业,都已经在若干年前相继作出“本土化”战略来耕耘中国这块zui重要、也是增长zui快的市场,但不能否认的是,二十年前,中国的制药水平仅处于的“第三梯队”。 

  郑效东告诉记者,在那时,美国、西欧、日本身处*梯队,药物研发实力强劲;处于第二梯队的代表是印度,身兼帮助制药企业“加工”的重任,而中国的制药企业仅仅出于“满足国内需求”的第三梯队,尚未走出。 

  据他回忆,在那时,国产制药企业想要在制药设备上“改朝换代”大多离不开两条路:一条,是从进口设备厂家引进更*的设备,比如我们熟知的GE、赛多利斯;另一条是是从本土的制药设备厂商中挖掘其中的*。 

  二十年前,这两条路的差距有多大?郑效东说了一组数字:价格上,十倍差距;技术水平上,30-50年距离,缩短价格和质量上的差距是摆在本土制药设备供应商门前一道zui重要的关。 

  “在那个时候,要求高一点的制药厂商只能选择买进口的冻干机设备来制造,国产的技术还*跟不上,但是进口设备非常昂贵,更重要的是涉及到申请外汇审批购买等流程,当时一些小的制药企业也根本没办法购买。”中国冻干设备专家张伦照对*财经记者表示,1982年,张伦照刚刚进入冻干机设备行业,在那时国产的冻干机设备才刚刚起步。 

  不过他说,现在国内的制药企业已经很少直接买进口设备了,合资、国产的冻干机设备已经占据了国产制药企业购买的主要市场。这些的真正开始是伴随着中国的“合资”大潮而来的:对外资企业而言,这是用技术换取一个高速成长的市场;于本土企业,这是“偷师学艺”的时机。 

  2000年,东富龙与日本共和真空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并于其后共同出资成立“上海共和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日本共和向东富龙分享制药设备技术和市场盈利,但并不共享技术,于此同时双方对产品进行市场划分:上海共和的产品只允许在中国、中国台湾、韩国三地销售,不得侵占日本共和产品原有的销售领域。 

  “在那个时候还是仿制为主,我们早期的技术还停留在人工阶段,通过他们接触了自动化,再慢慢把这些技术移植到我们自己的产品身上,zui重要的是通过他们我们打开了技术快跟的思维,管理的体制也更健全。”郑效东说。 

  将“偷师学艺”的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也是需要动脑筋的,郑效东坦言,和日本合资的“上海共和”于东富龙而言几乎不*,就是技术积累,在日本严密的知识产权和合资规定的背景下,将这些学习到的技术如何转化为可以带动经济效益的生产力又成了一门学问。 

  光是仿造技术,不但不可能超越,而且在申请上也会很吃亏,在技术积累尚欠缺的时候“仿创结合”就成为了创新的必走之路。 

  “我们没争,但是我们采取双品牌的形式,把学到的*移植到了东富龙的产品上,4年以后,我们这些仿创结合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开始卖,还打开了印度、俄罗斯市场,其实在那时候日本人是‘吃醋’的。”郑效东回忆说,在技术学习zui渴求的时候,他们连别人招标的标书也不放过,因为在他们眼中,标书就是需求,里面的“文章”也很多。 

  创新的“突变”时点 

  1993年,郑效东从药厂创立东富龙,2000年东富龙与日本共和真空开始初步的技术交流并于2004年合资成立上海共和真空,同年,他们*次将制药设备销售到海外。十年时间,他们完成了设备的重要突破,那一年,他们的海外销售额突破了100万美金。 

  不得不提及的大背景是,在上对于医药认证有着严格要求的环境下,1998年,中国出台了更加符合惯例的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作为制药企业的强制性标准,它*次对于医药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极其详细和严格的规定。全民关注医药产业产品质量的意识高涨。医药企业本身也面临着的压力。 

  “对于制药工厂而言,操作上一定要少人化,比如对于注射剂而言,规定是制药一定要隔离化,人不能进入核心区域。如果还停留在以往的单机阶段,这个环节就没有办法实现无人,中国的药品不但国人使用不安全,也永远不可能达到标准,走进市场。”郑效东说。 

  操作无人化、流水线化对制药设备运转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的单机运转离不开工人作为“中介”,信息化程度高的系统化制药设备成为了制药工厂的改良必须。 

  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结合之前在“上海共和”学习到的自动化技术,2008年东富龙卖出了*套自主研发的系统设备,在这套设备的辅助下,制药企业可以完成流水线作业,这是国产制药设备对安全、洁净技术升级的里程碑。他们曾经做过一次统计,系统化的出现,帮助工厂将成品率提高了2%-3%,人工上可以减少20%-30%。也正是这次技术升级,让东富龙成为了*,在那时,可以满足提供系统化GMP标准制药设备的国产制药设备供应商可以说。 

  对于东富龙而言,另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是2011年2月1日,这一天东富龙在深圳创业板上市,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上市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我们的融资功能、人才招聘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现在,我们zui重要考虑的事情就是如何整合这些资源来做创新。”郑效东坦言。 

  梳理东富龙在上市后的投资并购资本动作,“外延式”并购是其中一条重要路径。在2015年,公司在康复领域、制药工业软件领域、医疗领域连续投资布局。在采访当天,郑效东甚至特意邀请记者去体验了一把他们自主研发的3D药厂建模体验,这是他们去年新成立的一个新的数字媒体部门。 

  这些动作看上去与制药设备制造的主营业务相距太远,但郑效东告诉记者,其实这些都是在为一个长远愿景而布局。 

  “在未来,我们希望为客户搭建一个自动化、信息化的智慧药厂。类似GE的Kubio(一种模块化工厂),我们的智慧化工厂取名叫KuFill,他们主打大分子原液的一体化工厂建造服务,我们主打灌装。”郑效东说。这个从2008年开始起步设计研发的一体化智慧工厂,经过5年的打磨终于在在2013年得以揭开面纱。 

  2015年,东富龙将这种总包模式应用在了国药集团旗下国瑞医药的冻干三车间,这期工程主要设备工程供应商由原来的10家变成现在的东富龙一家,项目金额近1.5亿元。东富龙为国瑞药业提供了除土建外的所有设备和工程设施。 

  “我们不能只看重药品质量而忽略制药设备质量,设备好坏直接决定了药品的安全性和效果。过去,中国的制药设备在价格上落后进口设备十倍,技术上落后30-50年,这其中,zui关键的是细节理解出了问题。”郑效东说,根据统计,在过去的20年内,这家民营上市公司帮助了中国近三分之一的制药企业完成了制造升级。 

  过去的2015年,医药行业在政策压力下拉开了洗牌大幕,2016年,一大批医药新政继续出台并执行。“淘汰赛”背后,是中国政府对于制药行业的规整决心。在这其中,于制药企业而言能否通过新版GMP认证、并且经受高频率“飞检”考验,成为了能否打赢这场战役的首要核心。而郑效东坦言,他们要做的,就是帮助这5000多家注册在案的中国制药企业来一场基于生产设备之上的工艺革命,这个愿景,会实现吗?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