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旋流管结构说明 概述
国内在旋流分离器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主要由石油大学、东北大学、大庆石油学院、四川联合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和江汉石油机械研究所等科研部门相继开展了旋流分离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作。在理论上,我国相继出版了该领域的相关学术专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徐继润、罗栖著的《水力旋流器流场理论》和庞学诗编著的《水力旋流器工艺计算》。
二:旋流管结构说明 原理
旋流管由进口、旋流腔、收缩腔、尾锥、尾管、底流口、溢流口等部分组成。油水混合液由旋流腔上的进口进入分离器,形成螺旋流动。经收缩腔、尾锥两级收缩,使流体增速并在分离器的内部形成一个稳定的离心力场。根据斯托克斯(stokes)定律,油水混合液中重相水在强大离心力作用下被抛向旋流器内壁呈螺旋态从底流口排出,轻相油则向分离器的中心聚结形成油芯,从溢流口排出,实现油水分离。该离心场产生离心加速度为2000g,因此油水在几秒内可实现分离。
三: 特点
e*的入口设计,保证油芯与旋流器的几何中心大限度同轴,大大降低溢流率;
f新型的旋流管由4级收缩结构取代原产品2级收缩,其中*级为曲线收缩,保证旋流器内流场稳定。具有一定锥度的尾管取代了直管型尾管,可以进一步去除更小直径的油滴;
g较小的分割粒径可以适用离心泵供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