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CO/CO2分析仪是一种基于非分散红外线(NDIR)技术的气体分析仪,主要用于检测环境或工业气体中的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₂)浓度。该仪器通过测量特定波长的红外光吸收来精准分析气体浓度。它被广泛应用于大气监测、工业排放检测、暖通空调(HVAC)系统和实验室研究等领域,帮助用户了解CO和CO₂的排放情况并及时进行安全预警。
功能特点
- 精准红外测量技术:利用非分散红外(NDIR)技术,能够精确检测CO和CO₂的浓度,且不受水汽和其他气体的干扰。
- 双通道检测:设备能够同时检测CO和CO₂气体,提供双重监测功能,确保高效工作并减少设备投资。
- 实时数据采集和显示:内置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能够连续实时监控气体浓度变化,并通过高清LCD屏幕显示。
- 长期稳定性:NDIR传感器具有优异的长期稳定性,无需频繁校准,适合长期连续使用。
- 智能报警系统:当CO或CO₂浓度超过设定阈值时,设备会自动发出声光报警,确保用户能及时采取措施。
- 多种通信接口:支持4-20mA、RS485/Modbus等输出方式,便于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适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 低功耗设计:优化电路设计使设备在工作时能耗低,延长电池使用时间,适合移动检测场合。
CO/CO₂超标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
CO超标的影响:
- 健康影响: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当CO浓度超标时,会导致人体血液中的氧携带能力下降,引发头痛、,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中毒或死亡。
- 环境影响:CO虽然不会直接影响环境质量,但它是温室气体CO₂的前体之一,对气候变化具有间接贡献。
-
CO₂超标的影响:
- 健康影响:虽然CO₂是无毒的,但当空气中CO₂浓度过高时,会导致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造成人员窒息、头晕、呼吸急促等不适症状,特别是在封闭环境中。
- 环境影响:CO₂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过量的CO₂排放会加剧气候变暖,导端天气、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
监测原理
红外线CO/CO₂分析仪的工作基于非分散红外线吸收原理(NDIR):
- 红外吸收原理:CO和CO₂分子在特定波长范围内能够吸收红外光。设备通过发射特定波长的红外光,并测量气体吸收后的光强变化,从而计算出气体的浓度。
- 双波长检测:设备通常采用双波长检测系统,一个用于目标气体(如CO或CO₂)的检测,另一个用于背景补偿,确保测量不受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其他气体成分)的影响。
技术参数
- CO测量范围:0-1000 ppm(可选范围可定制)
- CO₂测量范围:0-5% vol 或 0-10000 ppm
- 精度:CO测量精度±2% F.S.,CO₂测量精度±2% F.S.
- 响应时间:T90<30秒
- 输出信号:4-20 mA、RS485/Modbus
- 工作温度:-10℃~50℃
- 工作湿度:0~95% RH(无凝露)
- 电源:AC 220V或DC 24V供电
- 防护等级:IP65
应用行业
- 环境监测:用于大气中CO和CO₂浓度的监测,帮助环保部门进行环境质量评估与预警。
- 工业安全:在工业锅炉、窑炉、焚烧炉等设备的尾气监测中,用于检测CO和CO₂的排放浓度,防止有害气体超标。
- 暖通空调系统(HVAC):用于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确保空气中CO₂浓度保持在安全水平,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 汽车排放检测:用于机动车尾气中的CO和CO₂浓度检测,帮助管理汽车排放,降低城市污染。
- 实验室应用:在化学实验中,用于精确检测气体反应生成的CO和CO₂浓度,支持科学研究。
CO/CO₂浓度标准
- CO浓度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居住区CO浓度应低于9 ppm,短时暴露的限值为25 ppm。工业环境中,通常要求CO浓度不超过50 ppm,长期暴露可能导致中毒。
- CO₂浓度标准:室内空气中的CO₂浓度应低于1000 ppm,超过2000 ppm会引发不适感。工业排放的CO₂浓度应根据环境法规进行控制,防止对大气造成过度温室气体排放。
安装方式
- 固定式安装:适合长期监测场合,如工厂排气口或环境监测站,通过管道或探头直接连接气体源。
- 便携式安装:可用于移动检测和现场测试,设备小巧便携,适合在不同地点快速部署。
- 壁挂式安装:适合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将设备固定在墙面,方便与通风系统连接,实现实时监控。
使用场景
- 工业排放监控:实时监测工厂排放的尾气中的CO和CO₂浓度,确保排放符合环保标准。
- 大气污染监测:在城市或工业区域设立监测点,持续跟踪CO和CO₂浓度,帮助政府制定空气质量管理政策。
-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安装在办公室、学校、医院等封闭环境中,监控CO₂浓度,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改善人居环境。
- 实验室及科研场所:用于气体分析实验中检测CO和CO₂的生成和消耗,支持研究人员进行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