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厅收藏该商铺

您好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鹤壁市恒丰煤质分析设备有限公司>技术文章>氧弹热量计

技术文章

氧弹热量计

发布时间:2022-6-2

氧弹热量计

氧弹热量计由恒温式弹桶量热仪及微型计算机等部分组成,是一种由计算机软件控制,并能进行对其数据处理的多功能、自动化发热量测试仪器。该氧弹热量计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使用可靠等特点,主要用于煤炭、固体生物质燃料、石油、木材、饲料、建材制品等可燃物质发热量的测定。      
氧弹热量计功能特点
1、采用不锈钢真空内筒,搅拌系统采用进口电机。
2、热容量稳定性<0.2% 精密度<0.1% 温度分辨率0.0001K
3、采用压缩机制冷和加热工艺,可连续长时间不停地工作。
4、测试速度快,测试周期 ≤15min(国标GB/T213-2008)。
5、发热量测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优于国标GB/T213-2008的要求。
6、整个过程操作简单,试验做完后不用放水直接制冷等待下个实验的开始。
7、即使在严酷环境下运行,该仪器仍具有很好的性能和可靠度。
8、自动化程度高、自动控制内桶水量,自动控制仪器内外桶水温温差,自动完成试验全过程。 (可与天平连接)
9、采用WindowsXP操作系统,可实现一机多控,相互间测试互不影响,软件运行稳定性高。
10、数据处理功能丰富,用户能方便查询历史试验数据、当天数据、平行样数据等。

氧弹热量计技术参数
测温范围:0~40℃(每次测定室温变化应≤1℃)相对湿度≤85%
温度分辨率:0.0001K
精密度:<0.1%
测试时间:点火初期7分钟平衡水温。点火后8分钟测试主期温度,全程实验时间15分钟左右。
瞬间功率:<500W   电源:220V±10V
测量精度:符合国标GB/T213。
外桶容量:35L    内桶容量:2.3L  点火电压:24V

专家:生物质绝非高污染燃料

监管的是使用方式而非生物质

我国《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并将“低效率炉灶直接燃烧方式"排除在外。

一段时间以来,生物质被误解为高污染燃料,“祸"起生物质成型燃料。十里不运草,生物质散料不适合长途运输,为储运和使用方便,被加工为成型燃料,其生产加工

过程可能混入固废或危废等其他污染源。为此,2001年,环保部在《关于划分高污染燃料的规定》中将生物质成型燃料列入“高污染燃料",引起了生物质能行业巨震。

随后,2009年、2014年,环保部对该问题的回应及2015年《关于生物质成型燃料是否真的为高污染燃料的回复意见》均明确:生物质本身不是高污染燃料,但生物质成型

燃料及其直接燃烧使用具有环境风险,需加强环保监管。2017年,环保部修订了《高污染燃料目录》,在第Ш类管控禁燃区将“非专用

锅炉或未配置高效除尘设施的专用锅炉"直接燃用生物质成型燃料列入并进行管控,同时明确指出:“在第Ш类的管控要求下,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燃用方式进行

了规范。对于生物质成型燃料,我们不是要禁止或限制使用,相反,在规范的燃用方式下,我们是鼓励发展的。"此后,环保部和先后于2017年5月、12月

和2021 年 6 月多次复函地方环保部门:监管的是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使用方式。

2021年1月,修订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下称《名录》),严格区分和规范生物质锅炉固体直接燃烧和生物质燃气两种利用

方式的环境影响评价,明确生物质锅炉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名录》“91 热力生产和供应工程"中“使用其他高污染燃料"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生物质热解气化生

产生物质燃气的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名录》“ 92(452)燃气生产与供应"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与高污染燃料无涉。

由此可见,我国法律法规、规章和环保监管政策,并未将生物质定义为高污染燃料,门规范监管的是生物质成型燃料在生物质锅炉的直接燃烧方式及其环境影响。

多部委鼓励生物质清洁高效利用人类对生物质资源的能源化利用经历了三代技术:农村传统的烧火做饭取暖是代技术,能源利用效率平均为13%左右;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或直接燃烧供热(生物质锅

炉)是第二代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0-50%,污染物排放严重;生物质气化技术属于第三代技术路线,包括微生物厌氧发酵沼气技术和热解气化技术,生物质气化炉

与燃气锅炉成套联用,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85%左右,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或低于天然气排放标准。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生物质绿色可再生能源,鼓励生物质清洁高效利用。2015年,

、发布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明确,农业秸秆、林业三剩物(采伐、造才及加工剩余物)、次小薪材等能源化利用享受增值

税99%退税优惠;2017年,国家、、国家发布的《关于开展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热解气化与厌氧发酵工艺生产的热解

气、沼气等为清洁能源;2019年12月,国家等12部委出台《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生物质清洁高效利用。

然而,目前市场中存在大量生物质直燃锅炉、燃烧机及其他半气化半直接燃烧装置,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不仅碳的能源转化利用效率低,而且一氧化碳

等烟气污染物排放在工艺上也不可控,存在环境风险。因此,必须按照规范标准,严格管控生物质固体燃料的使用方式,特别是成型燃料直接燃烧方式及其环境影响。

生物质能减污降碳大有潜力2021年7月,出台《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

通知》,将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并进行管控,明确要求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进行碳排放分析,提出减污降碳措施及其可行

性论证,并对建设项目作出碳排放环境影响的评价结论。按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IPCC2006

缺省CO2排放因子》及其2019修订版,棕色煤压块、无烟煤、褐煤等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为97500-101000kg/TJ,煤油、汽油/柴油、页岩油、残留燃料油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为

71500-77400kg/TJ,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为56100kg/TJ,固体生物质燃料直燃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为112000kg/TJ,生物质燃气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为54600kg/TJ。

生物质能的植物碳源没有增加大气碳总量,是国际国内方法学体系中*的零碳能源,其碳排放环境影响比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具有明显优势。其中,生物质燃气将是减污

降碳的重要措施之一。

国际能源署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生物质能在可再生能源终端市场的占比超过50%,是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的总和;在欧盟可再生能源市场中,生物质能占比超

过65%;在可再生能源供热市场中,生物质供热占比超过90%。每年再生的生物质资源量是人类能源消耗总量的10-15倍,人类只能源化利用了生物质资源量的1%左右,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生物质燃气成本相当于天然气的50%左右,其污染物排放达到或低于天然气,对于钢铁、水泥、石化化工、冶金等难以降碳的领域而言,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生物质燃气排放治理的重点是氮氧化物。可根据生物质燃气组分中氨、氮含量和燃气锅炉燃烧工艺状况,选择浓淡燃烧技术,分别或共同采用热力型氮氧化物分级燃烧、烟气再循环、再燃技术等低氮超低氮燃烧技术,用专门的生物质燃气燃烧器,从源头上控制氮氧化物产生,实现低氮超低氮排放。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对比框

产品对比 二维码 意见反馈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