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CNS前沿文献追踪 】– 用小分子化药控制CART
发布时间:2022-11-14
CART是有生命的药物,其“半衰期”可达几年,使其可控、避免毒副作用,如CRS尤为重要,已经有不少策略用于控制CART,此次整理分享的文章控制CART的策略很简单、巧妙 – 用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小分子化药,具体内容如下:
作者制备了针对CD19以4-1BB为共刺激域的CART
CAR和配体(如CD19)互作结合后LCK磷酸化,引发CD3ζ和ZAP70磷酸化,最终激活转录因子NFAT,使CART表达各种效应蛋白,不管什么类型的CART都是这样的信号传递过程,所以文章作者想用药物抑制CAR信号的传递,从根本上“卡”住CART激活,他选的是(dasatinib,抑制ATP和LCK的结合从而抑制LCK磷酸化),先体外验证: CART和表达CD19的K562细胞共孵育,随浓度升高,CART对靶细胞的裂解减少,说明可抑制CART的细胞杀伤作用
宏观的看到可抑制CART的杀伤作用后,看对CART发出的“炮弹”细胞因子的作用,发现可抑制CART分泌细胞因子
抑制了靶细胞对CART的激活(CD25、CD69上调)及激活后的增殖
除了可以抑制CD8 CART,还可以抑制CD4 CART的激活、细胞因子分泌
也可抑制CART,作者将和做了一个比较:只有提前和CART细胞孵育24小时才可抑制CART细胞因子的分泌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而可立刻起效,效果强于
体外已经确证可抑制CART的功能,看看分子层面引起的变化,发现抑制了CART细胞LCK、CD3ζ、ZAP70的磷酸化– 与设计的一致
转录因子NFAT是LCK、CD3ζ、ZAP70的下游,弄了个GFP报告系统,发现抑制了NFAT的表达(这的K562是CD19阴性的哦,前面用的K562是强制表达了CD19的K562)
也可抑制CD28为共刺激域的CART
对其他靶点的CART也有抑制作用
可以在开始的时候就加入使CART处在“关闭”状态,无法裂解靶细胞(dasa组),也可抑制已经激活的CART对靶细胞的裂解(Dasa + 1 hour组)
对于已经激活的CART,激活1小时后加入,可抑制CART的增殖,但当激活时间过长则无法抑制
前面发现可使CART处在“关闭”状态,也可“关闭”已经激活的CART,那么“关闭”的CART还能再“打开”吗?CART、靶细胞、三者共孵育2小时,可见这2小时内无法裂解靶细胞,撤去,CART裂解靶细胞的作用迅速恢复,暗示对CART的抑制是可逆的,在我们需要CART的时候还能再让它“回来”
用“关闭”2小时CART能回来,作者又试了药物连续作用1天和7天后撤药,发现CART裂解靶细胞的作用还能恢复
连续作用1天或7天后,CART遇到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增殖的作用也能恢复,再次说明可逆的抑制作用
除抑制作用可逆外,对CART细胞活力没有显著影响
体内实验验证的作用,发现第3-5天使用后肿瘤负担出现上扬、细胞因子IFNγ分泌减少,停止使用后CART恢复作用,重新抑制肿瘤生长、分泌IFNγ,且暂时“关闭”CART促进了CART的抑瘤作用
4-1BB共刺激域的CART做完,在CD28共刺激域的CART上再验证一遍,再次发现可暂时“关闭”CART,撤药后CART功能恢复,且抑瘤作用增强(歇会再上战场越战越勇?)
可显著抑制CART灌注后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CRS),延长小鼠存活时间
文章思路很简单,就是小分子抑制细胞信号传导,可背后是什么?是作者对生命基本结构、功能单元细胞运作逻辑和“paper”逻辑的深刻理解,不需要设计、制备新的细胞、蛋白,也没有花哨的实验,简单,但却巧妙……
Katrin Mestermann, Theodoros Giavridis, Justus Weber, Julian Rydzek, et al. The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dasatinib acts as a pharmacologic on/off switch for CAR T cells [J]. Sci. Transl. Med. 2019.
想了解更多CNS级期刊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常有更新哦,也可加笔者微信交流:qianle522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