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性检测仪的核心工艺原理是通过监测气体压力或流量的变化来判断被测物体的密封性能,具体实现方式可分为以下四类方法:
一、直压法(直接压力法)
1、充气阶段
向被测物体内部或密封腔体充入一定压力的气体(如空气或氦气),并稳定压力值。
2、稳压阶段
停止充气后,维持气压稳定,使气体均匀分布于被测物体内部。
3、检测阶段
通过高精度压力传感器监测气压变化。若压力下降,则判定存在泄漏;压力稳定则密封合格。
适用场景:带测试孔的产品(如电动牙刷外壳、汽车连接器)或全封闭结构(需搭配模具腔体)。
二、差压法(对比法)
1、双腔体对比
将被测物体与标准无泄漏件分别置于两个密封腔体,同时充入相同压力的气体。
2、差压监测
利用差压传感器测量两腔体的压力差值。若被测腔体压力低于标准腔体,则判定泄漏。
3、温度补偿
通过Boyle-Charle定律(PV=恒定)修正温度变化对压力测量的干扰,提升精度。
适用场景:高精度检测(如汽车发动机缸体、微小泄漏点检测)。
三、质量流量法
1、持续充气
向被测物体持续充气,维持恒定压力。
2、流量监测
若有泄漏,仪器需通过流量计补充气体以维持压力。泄漏量可通过补充气体的流量值直接计算。
适用场景:大泄漏量检测或需直接量化泄漏率的场景(如管道、阀门)。
四、负压法(真空法)
1、抽真空处理
将被测物体置于真空环境中,抽至预定负压值。
2、压力回升监测
若外部气体通过泄漏点渗入,负压值会逐渐回升。通过压力变化速率判断泄漏程度。
适用场景:包装材料、密闭容器的真空密封性检测。
五、技术补充
1、传感器核心作用:差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是实现上述方法的关键部件,精度直接影响检测结果。
2、环境控制:测试需在恒温条件下进行,避免温度波动干扰气体状态方程(PV=nRT)的准确性。
3、自动化流程:现代设备通过电磁阀自动控制充气、稳压和检测阶段,提升效率与一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