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一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初级会员·11年

联系电话

18121453965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基础科学研究成为供给侧改革的源头活水
初级会员·11年
人:
程成
话:
021-60348496
机:
18121453965
真:
021-51632657
址:
上海市松江加工园区
址:
www.qiyibio.com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微信扫码进入微名片

基础科学研究成为供给侧改革的源头活水

2017-3-6  

分享:

2017 年全国开幕在即,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三五” 期间我国整体科技实力稳步增强,步入量质齐升的阶段。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学术论文产出的数量位居*二,且高水平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即在 “学术影响力” 榜单上的排名,中国已从此前的第四位一跃成为目前的亚军,仅次于美国。我国不断夯实基础科学研究,将为我国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源头支撑,助推我国在 2030 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杨卫介绍说,目前,在一些重要领域,我国已凭借自身的科技实力跻身世界前列。“以材料科学为例”,杨卫表示,从影响力指数计算,目前我国在材料领域的影响力指数已经超过美国的 99%,“有望在几个月后超过美国”,化学领域的影响力指数也超过美国的 80%。中国在物理、数学、计算机、工程等学科领域保持在*二的水平,临床医学等学科的研究也突飞猛进,进入了*的行列。

我国在基础科学领域实力的迅速崛起,与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持续、巨大的投入密不可分。从经费增长来看,过去 10 年间,我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数额,从 155.8 亿元增加到 670.6 亿元。科学基金的经费增长更为迅速,从 36.2 亿元猛增到 222.3 亿元,年均增长率为 22.3%。2016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算为 248 亿元,占据了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的半壁江山。“十二五” 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达到近 20 万项,已经成为资助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

世界*科研期刊《自然》杂志的编辑曾提出,当一个国家在科学上的产出达到世界总量的 20%,那么就代表着该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目前,我国的这一指标已经接近 20%。“要达成这一目标,还需要社会各界地共同努力,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创新性创新、源头性创新逐渐涌现的时期。” 杨卫判断说。

当一个国家逐渐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对全社会意味着什么?杨卫表示,这表明该国将握有技术发展的主导权、技术标准的制定权,从而享受技术发展的 “先发优势”。同时,也代表着将来中国或将成为世界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国之一,吸纳来自*的*人才,每一位老百姓也将会有更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创新涵盖多种科学研究,而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是*的 “源头供给”。杨卫指出,基础研究是创新的供给侧,而创新驱动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供给侧。杨卫表示,“十三五” 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继续坚持在 “自由探索” 加“战略前瞻”上发力,提出了 118 个学科优先发展领域和 16 个跨学科优先发展领域。一方面充分尊重科学家的学术兴趣,鼓励科学家自由探索,宽容失败;另一方面,也高度重视战略前瞻,加强顶层设计,关注创新性技术,引导科学家发挥自主创新能力。

围绕国家层面提出的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的战略大目标,我国基础科学领域也提出了相对应的三个“小目标”,即 2020 年达到科研经费投入和科研产出的总量并行,奠定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科学基础;2030 年达到贡献并行,即力争中国科学家为世界科学发展做出可与诸科技强国相媲美、众多里程碑式的贡献,助推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 年达到源头并行,即对世界科学发展有重大原创贡献,为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提供源头支撑。

在这一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杨卫指出,随着交叉学科的不断兴起和发展,如何做好交叉学科科研项目的评定和资助工作,如何在早期识别和评价出某项创新性创新研究的价值,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通力合作。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产品对比 二维码 在线交流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对比框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