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具备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分辨率的显著特点,使其成为各类科学研究和质量控制的技术。其工作原理基于离子化、质量选择和离子检测三个关键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对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进行准确定量和定性分析。
基本原理与结构组成
离子化源:在离子化源阶段,样品被转化为带电粒子或离子。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电喷雾离子化(ESI)或电子轰击离子化(EI)等。这一步骤是质谱分析的入口,它将中性样品分子转变为可供后续分析的离子。
质量分析器:质量分析器是三重四极杆质谱仪的核心部件,由三个四极杆组成,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第一个四极杆(Q1)用于筛选特定质荷比(m/z)的离子,第二个四极杆(Q2)作为碰撞池,用于产生特定的离子裂解模式或生成产物离子,第三个四极杆(Q3)则用于筛选特定裂解产物或反应产物进行检测。
检测器:经过第三四极杆(Q3)筛选后的离子将被送入检测器进行计数和量化,从而获得目标物质的含量或相关信息。这一步是实验的输出阶段,提供了实验所需的数据和结果。
工作流程与技术优势
工作流程:样品经离子化后,进入第一四极杆(Q1),根据设定的m/z值筛选出目标离子;筛选出的离子进入第二四极杆(Q2),在此发生碰撞诱导解离(CID)生成特定的产物离子;最后,第三四极杆(Q3)筛选出特定产物离子送往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技术优势: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能够提供高灵敏度,通过连续滤除无关离子,提高信号噪声比;高选择性,通过精确控制质量分析器,只允许特定m/z的离子通过;以及高分辨率,利用两个四极杆的协同工作,实现了更优的质量分离效果。
应用领域与性能表现
应用领域: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在制药、环境科学、食品安全、临床研究和法医毒理学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对复杂基质中的微量成分进行准确定量,支持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环境污染物监测、食品中有害物质检测等多种应用。
性能表现:在实际应用中,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展现了很好的耐用性、可靠性和数据准确性。例如,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可以识别和定量各种农药残留;在临床研究中,可以准确地测定生物样本中的药物浓度,助力新药开发和疗效评估。
工作流程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通过离子化源、两个四极杆和一个碰撞池组成的系统进行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分辨率的分析。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的工作流程非常复杂且精细。该设备主要由离子化源、第一四极杆(Q1)、碰撞池(Q2)和第二四极杆(Q3)组成。样品在进入离子化源后,通过不同的离子化方式(如电喷雾离子源或电子轰击离子源),将样品中的分子转变为带电粒子即离子。
生成的离子随后进入第一四极杆(Q1),在此通过调节直流电压来选择特定靶标物质所对应的质荷比(m/z值)。其他不符合条件的离子会被筛选掉。这一步实现了对目标物质的初步筛选。
选定了目标物质后,其在第二四极杆(Q2)中施加交变电场,并引入反应气体。这些气体与目标物质发生碰撞反应,使目标物质产生特定裂解模式或生成新的产物离子。这一过程中,碰撞诱导解离(CID)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离子碎片化,从而可以更精确地研究其结构。
接下来,产物离子进入第三四极杆(Q3),在这里通过调节直流电压来选择需要检测的特定裂解产物或反应产物。其他不符合条件的离子再次被筛选掉。最后,通过对选定的离子进行检测和计数,得出目标物质的含量或者相关信息。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通过多级筛选和裂解,实现了对复杂样品中目标物质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分辨率分析。这使得它在化学分析、生物医药、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立即询价
您提交后,专属客服将第一时间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