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初级会员 | 第17年

15764121171

药品包装材料检测仪器
塑料包装检测仪器
医疗器械产品检测仪器
食品QS认证检测仪器
透氧性能测试仪
氧气透过量测定仪
透气性测试仪
蒸发残渣检测仪
迁移量及不挥发物测定仪
水蒸气透过量测定仪
透湿性测试仪
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电子万能试验机
电子剥离试验机
热封与热粘
摩擦系数测试仪
塑料中空制品抗压试验机
瓶盖扭矩测试仪
安瓿瓶折断力测试仪
纸箱抗压试验机
泄漏密封性能检测仪
真空衰减法密封检漏仪
酱料包抗压试验仪
测厚仪
撕裂度仪-埃莱门多夫法
落球冲击试验机
摆锤式冲击试验机
落镖冲击试验仪
顶空气体分析仪
热收缩率试验仪
抗揉搓试验仪
粘性测试仪
墨层牢度、耐磨性检测
气相色谱仪
色彩对比标准光源
透气度测试仪
雾化试验仪
铝箔针孔检测仪
薄膜透气性标准膜片
取样器、取样机
智能型耐破度测试仪
光泽度仪、光泽度计
反压高温蒸煮锅50L
透光率雾度测试仪

汽车内饰材料成雾性测试技术

时间:2009/1/16
分享:

3          汽车内饰材料成雾性测试技术

3.1 成雾的危害

    汽车内饰材料中挥发性物质受热挥发后会在挡风玻璃上凝结成雾,汽车内饰件中挥发性物质在玻璃片的这种凝结现象我们称之为成雾性,也称之为结雾特性,其凝结物又称冷凝组份。

汽车内饰材料的成雾会妨碍透过挡风玻璃的视线,在不利的光线条件下成雾会影响驾驶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冷凝组份大多为有害的有机挥发物,成雾性的高低也可反映内饰材料中有机挥发物的高低。因此,发达国家的汽车生产企业对汽车内饰材料的成雾性均制定了限制标准。

3.2 成雾性测试技术的发展

70年代欧洲一些大的汽车厂已开始对汽车内饰件的成雾特性进行研究,80年代初德国汽车标准起草委员会及合成 材料标准起草委员会联合组成“成雾性”工作组,对成雾性的测试方法及方法的再现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于1992年发布了相应标准DIN75 201《Determination of the windscreen fogging characteristics of trim materials in motor vehicles》。随后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及标准化组织在DIN75 201 基础上进行了部分修改也颁布了相关标准ISO 6452及SAE J1756。根据上述标准世界主要汽车制造企业都颁布了成雾性测定的企业标准,并对汽车内饰件的成雾特性提出了相关要求。

3.3 测试方法原理

汽车内饰材料中可挥发的物质受热后挥发到空气中,热空气遇到冷却物体,可挥发的物质又冷凝成液体附着于冷却物体上。成雾过程即为物质的挥发-冷凝过程。

将试样放入起雾杯中,用一个密封圈及玻璃环(或一块经称重的铝箔)盖住起雾杯,在其上安装冷却器。起雾杯置于恒温器内加热。试样在起雾杯中被加热,其中的可挥发物开始挥发,蒸发气体在已经被冷却降温的玻璃板上冷凝。冷凝过程结束后,取下玻璃板,在标准规定的状态下放置规定的时间后,用光泽仪测量玻璃板的光泽值,并和试验前的玻璃板的初始光泽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所测试材料的成雾值;或者用透光率仪测量试验后的玻璃板平行光线透过率,与试验前的玻璃板平行光线透过率相比较,得出所测试材料的玻璃模糊度。

试样在起雾杯中被加热,蒸发出的气体在已经被冷却降温的铝箔上冷凝。冷凝过程结束后,取下铝箔,用电子天平称量其质量,减去铝箔本身的质量后,得出所测试材料的雾化凝结物的质量—冷凝组分。

3.4 测试设备

成雾性测试所需主要设备为雾化仪、光泽仪、高精度天平。成雾仪结构主要包含温控池、冷却系统、起雾杯等,成雾性测试仪结构示意图如图3-1,在测定成雾值时仅使用玻璃板,在测定冷凝份重时仅使用铝箔。

 

温控池:温控池是为了按规定的温度要求给起雾杯加热。温度控制范围在60~120℃,温度精度达到±0.5℃,能在20min内加热到温度。

冷却部分:用于冷却玻璃片(或铝箔)。温度控制范围一般在20~60℃,温度精度达到±1℃,冷却片应用非腐蚀性材料制成,与玻璃片的接触面应平整。

起雾杯:玻璃杯或不锈钢杯,杯内光滑,起雾杯尺寸因标准不同要求也不相同。

3.5 、国外标准及要求

、国外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有关汽车内饰件成雾性的测定标准主要有如下标准:

ISO 6452:200(E)  《Rubber-or plastics-coated fabrics — Determination of fogging characteristics of trim materials in the interior of autos》—橡胶、塑料、人造革—汽车内饰件雾度特性的测定。

DIN 75201《Determination of the windscreem fogging characteristics of trim materials in motor vehicles》—汽车-内部设备所用材料雾化性能的确定。

SAE J1756 Issued DEC94  《Test procedure To Determine the fogg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ior automotive materials》—汽车内饰件雾度特性测试方法。

3.6 国外主要汽车企业标准及要求

   目前,国外主要汽车企业对汽车内饰材料的成雾性测定均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主要标准如下:

   大众技术标准:PV3920 《非金属内饰材料雾度值测定》

                 PV3015 《冷凝组份的测定》

   三菱标准:ES-X83231《Standard test method—For fogging of interior materials》——内饰材料的成雾性

   日产技术标准:NES M0161 《内装材料起雾性试验方法》

   标致·雪铁龙材料试验标准:D45 1727《驾驶室内衬与配件材料 雾化—水气凝结》

   通用汽车工程标准:GM9305P《汽车内装饰材料成雾特性的确定》

   福特工程材料规范:引用SAE J1756

   丰田汽车技术标准:TSM0503G《非金属材料的玻璃模糊性试验方法》

测量参数主要有三种,分别为测量成雾后玻璃板光泽保持率(成雾值),成雾后玻璃板光透过率的下降率(模糊度),凝结物的质量(冷凝组份)。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拨打电话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