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PMEC China2024

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制药网>资讯中心>编辑视点

如何落实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2015年11月26日 11:36:08来源:中国制药网点击量:10067

下载制药通APP
随时订阅专业资讯

分享

    分享:

评论

  【中国制药网 编辑视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旨在通过对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可疑不良事件进行收集、报告、分析和评价,发现和识别上市后医疗器械存在的不合理风险,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产品的安全性,防止伤害事件的重复发生和蔓延,从而保障公众用械安全。
 

在实施不良事件监测的过程中,我们具体又该怎么做呢?

一、建立健全的监测机构,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网络
  
 1、明确职责,健全监测机构

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管理工作,要按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同时运行、协调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技术工作。配备专业监测人员,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配备计算机、传真机、档案柜、专业书刊等常备的监测设施设备,为监测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2、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网络

吧各个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纳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机构,建立由本单位有关部门参与的监测网络,成立由分管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规定专职人员承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上报和反馈工作,实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网络的能、广覆盖。

3、加强制度建设,为监测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及时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报告、调查、信息管理等制度,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网络工作纳入医疗器械日常监管内容,并要求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单位要建立本单位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制度,明确监测职责,制定监测程序,并建立考核制度,确保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加强监测信息收集,提高报告数量和水平

1、实施全面监测,有效监控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是监测医疗器械安全性、加强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遵循可疑即报原则,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各个环节,要及时、完整、准确的收集,定时向相关机构部门上报。要不断降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漏报率,实现全面、有效监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

 2、加强高风险品种的重点监测

采取重点监测和全面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要对国家确定的监测产品进行重点监测,以实现对严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及时预警和有效控制。

 3、加强质量核查,提高报告质量

对收集懂到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质量进行审核,通过必要的电话调查、现场调查等方式进行补充完善,确保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规范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加强培训,提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队伍水平

监测人员素质和能力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基础,高水平、高素质的监测队伍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重要保障。所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培训工作要常规化,培训主体要多元化和形式多样化,壮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骨干技术队伍。

  四、加强宣传,提高公众认知度

搭建信息化宣传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通讯技术,丰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动态和医疗器械安全警示信息,提高宣传效率。根据宣传对象,有针对性的制定宣传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社会认知度,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五、加强分析评价,提高预警能力

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数据库,开展对不良事件数据的分析、利用,定期对收集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提取预警信号,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六、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长效机制

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单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负责人。确保监测工作的资金保障。定期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分析总结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推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同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促进医务人员科学、合理用械,规范医疗操作行为,降低患者、医务人员和其他人员使用医疗器械而造成伤害的风险,有效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械安全;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医疗器械性能和功能的要求,提高医疗器械相关标准,推进企业对新产品的研制和推广,有利于促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并且为公众用械安全提供保障。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制药网https://www.zy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制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

咨询中心

广告咨询QQ:652787579

展会合作QQ:357275273

官方微信发布询价建议反馈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