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PMEC China2024

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制药网>资讯中心>专家观点

政协委员焦家良谈发展彝族医药迫在眉睫

2016年03月04日 16:51:31来源:中国制药网点击量:23438

下载制药通APP
随时订阅专业资讯

分享

    分享:

评论

  【中国制药网 专家观点】保护民族医药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任务。彝族医药位处边远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缺乏相应的资源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开发和产业发展条件。在此基础上,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旨在推动彝药文化传承、共同探讨彝药未来发展的首届中国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暨彝族药文化论坛在理想科技集团总部胜利召开。
  
  政协委员焦家良谈发展彝族医药迫在眉睫
  
  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理想科技集团董事长、龙润集团董事长焦家良发表致辞:“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带‘中’字头的东西已经不多了,中文与中医是其中之一。中餐被逐渐西化、中国文化被逐渐同化……中医中药要发展,必须做减法,聚焦发力,轻装前行。而彝族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被外国学者赞誉为‘世界上具盛名的医种’,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云南具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享有‘植物王国’、‘药材之乡’的美誉,药材种植资源居全国,占尽天时地利。聚焦做好彝医药,对于推动中国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带动、促进大健康产业及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焦家良表示要发展彝族医药,就应该设立彝族医药文化传承与保护发展专项基金,加强彝族医药机构专业化建设。“以彝医医院为重点,加强彝医专科专病建设。加强医院建设,增加人员编制,改善诊疗条件,提高彝医院诊疗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传统民族医药的传承与挖掘。党的十八大提出“扶持中医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为中医药发展带来了的机遇。由于政府的扶持,藏、蒙、维、傣四大民族医药都得到较好发展,彝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青黄不接,濒临灭亡的状态。
  
  焦家良还表示彝族医药在传承及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经费保障不足。虽然政府都制定了许多促进民族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财政投入能力有限,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彝族医药医疗服务体系薄弱,不适应彝医药传承和发展的需要。目前全国专业化的彝医药研究机构、医疗机构、教学机构以及配套的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彝医彝药人才培养机制没有形成。全国的彝医药专家已严重老龄化,没有规范化的医药教育背景,师承后的彝医很难考得执业医师证,彝医药的传承“青黄不接”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人才日渐匮乏和开发利用层次较低。发展彝医药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国家政策层面对民族医药的传承和协调发展缺乏系统的政策保障机制。目前由于中医中药、民族医药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仍然存在对中医中药与民族医药关系的认识不统一,“医”和“药”的发展不协调,缺乏“民族药”的明确定位,各民族医药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要想实现广大彝族人民和各级政府对彝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希望,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彝族医药文化传承和生物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设立彝族医药文化传承与保护发展专项基金,加强彝族医药机构专业化建设
  
  彝族医药在民族医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过程中,由于地处边远、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要做到全面、有效的传承与保护,需要进行更加全面的投入与扶持。设立专项基金进行彝族医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加强医院建设,增加人员编制,改善诊疗条件,提高彝医院诊疗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加强彝医药专业化教学机构建设,支持彝医师资格认定工作,为彝医药文化传承提供人才支撑
  
  在“十三五”期间以试点先行,将彝医师资格考试纳入正规考试范围,建立健全彝医职业(助理)医师考试制度,并以试点经验为基础,推动彝族医药文化的传承工作。
  
  三、加强彝药政策研究,促进民族医药文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加快彝医药产业发展

  
  对以彝医药理论为指导开发的中药注册申请予以加快审评审批;对已上市的彝药在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目录给予政策支持;对彝医院院内制剂使用给予政策支持。
  
  四、重视彝医药产地与质量的关系,开展彝族药用资源的培育,强调道地药材开发和应用
  
  首先,应该在开展彝医药药用资源调查基础上,掌握常用品种和稀有濒危品种的资源状况,并在市场准入源头设立标准(可开发利用的品种、可开发但应受到一定限制的品种,禁止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其次,引进的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专家团队,加入到我国彝族药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事业中;第三,积极调动医药企业和产地居民的参与,参与到种植与发展中来,确保此项工作在产地居民和产业经济中真正扎根发展。
  
  五、构建与丰富彝医药的文化内涵,广而有效的科学普及彝族医药,以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彝药发展
  
  文化先行,重视对彝医药的文化精髓的挖掘及发扬,以民族文化促发展,以民族文化促品牌。将彝医药而丰富的文化内容创造性地融入到产品的审美之中,形成集资源基地、医院、药物研究所、彝医教育、药品生产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集团型发展格局,然后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传播、植入、渗透到世界各地,与全国乃至世界消费者接轨,利用新媒体技术及传播渠道让彝族医药发展锦上添花。充分发挥彝医药的独特优势,从中医药文化、学术、教育、产业、出版、旅游、营销等方面共同推进包括彝医药在内的传统民族医药化的进程,形成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彝医药发展新格局,推进彝医药的现代化,走向世界。
  
  中华传统民族医药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而彝药以其完整的医药理论体系和有效的临床实践迅速崛起,成为中华民族医药的一朵奇葩。在中医药的征途上彝药还有待发展挖掘。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制药网https://www.zy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制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

咨询中心

广告咨询QQ:652787579

展会合作QQ:357275273

官方微信发布询价建议反馈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