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PMEC China2024

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制药网>资讯中心>编辑视点

中药调配误差大 传统中药房何时才能华丽转身?

2017年07月12日 15:13:21来源:中国制药网点击量:31973

下载制药通APP
随时订阅专业资讯

分享

    分享:

评论

  【中国制药网 编辑视点】中药调剂是指中药调剂人员按照中医给的处方要求,将加工炮制后的中药饮片调剂成可供患者内服或外用汤剂的操作过程,它包括审方、划价、调配、复核、发药四个环节。据了解,中药处方在调配环节中由于中药的别名繁多以及多样的炮炙方法,加上不同地区用药习惯的不同,所以在处方调配时很容易出错,这些差错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危及病人生命,因此提高处方药调配的准确度十分必要。

(中药调配误差大 传统中药房何时才能华丽转身?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从中药调配误差较大的角度分析,主要与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称量分装技术及中药本身和中药房硬件配置等方面有关,因此也可以从以上几个因素探索解决方法。
 
  中草药调配的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由于门槛较低,很多不具备专业资格的人员混迹其中,导致调配错误、药味短缺、短斤缺两、药物生熟不辨等调配差错事故高发、频发,造成严重的药品质量问题,给中医药事业带来负面的影响。
 
  调配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虽然我国许多中医药学院有专门开课栽培调配人才,也有不少专门从业调配工作的人员。但很多人认为,调配中药工作不过是一种"看方子,摆垫子,提戥子,迈步子”单调乏味的工作,加上怕累、怕脏的思想,很多人对待工作不够认真负责,普遍存在随意分药现象,加剧了中药调配的误差。因此,加强中草药调剂、炮制等中药技术岗位人才的培养,树立调配人员的职业素养,提高职业价值至关重要。只有从专业角度肯定调配工作,从态度上认真负责,才能保证人工调配误差减小,给患者提供安心安全的服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触角”逐渐伸入各行各业,在很多大型的中医院药房中,可以看到医院引进的现代化自动设备,它们具备灵敏的操作度,能完成人工难以完成的任务,这种“机器换人”的手段从一定角度上简便了药房的工作,也减少了人工操作时带来的误差。
 
  例如,在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中药房可以看到这样一番景象:416个白色“胶囊瓶”紧凑地布满一面墙,其内分别装有416种中药配方颗粒,形成一面智能药柜,全电脑控制的中药调剂设备实现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的结合,具有称量、合理调配、规范装封等优点。
 
  据药房负责人表示,智慧中药房是采用智能中药调剂系统,以处方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主脑,控制智能调剂设备与智能药柜协同工作。智慧中药房通过与医院的信息合作,发出的处方信息经专业药师核对无误后,根据电子处方显示的药品种类、名称,互联网连接至智能药柜,墙上的“胶囊瓶”便会亮起红灯,取出亮灯的“胶囊瓶”,倒扣在配方机出药口,机器便自动按处方剂量要求,将配方颗粒封装在塑料药盒里。简单快捷的操作,使得十几种药在十分钟内便能抓完,全程智能化控制。
 
  据了解,智慧中药房的中药配方机可现场对中药颗粒进行混合加工,通过机器称重和实时监测,控制药品剂量,使得汤剂可以随症加减、辨证施治。此外,它会自动扫描核对,药品一旦出现错误,机器便会自动报警,既避免中药调剂过程中的人为错失,也极大的提高了用药安全性。
 
  也许有人会问,平时调配人员在调配中药材时都是通过肉眼识别,但智慧中药房提供的是配方颗粒,那药效与普通药材是否一样?业内人士表示,智慧药房提供的药材颗粒是通过干燥等一系列科学的工艺处理制成,与传统药材相比形态发生了改变,但药效是完全一样的。另外,中药颗粒不同于中成药,无任何铺料添加,患者在服用时可用开水直接服用,也可再煎煮上几分钟,冲服十分便捷,也方便携带,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
 
  笔者了解到,目前已经有不少中医院引入了中草药智能调配装置,构建智慧中药房,先进化的现代智能设备减少了中药房的劳动力和出差率,也获得消费者的欢迎。然而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中小型医院来说,这种改进还是难以承受。由于目前国内上市的自动化机械设备性能不够完善,在运行中问题比较多,很难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我国相关的制药机械设备企业应抓住当下现状,不断完善中药调配设备的性能,并改进设备的工艺技术降低设备成本,研发出中小型医院也能接受并推广应用的新型智能中药调配设备。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制药网https://www.zy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制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

咨询中心

广告咨询QQ:652787579

展会合作QQ:357275273

官方微信发布询价建议反馈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