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制药污水处理技术
制药废水是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传统的处理方法为化学方法,由于化学药品昂贵,处理费用较高,企业难以承受,况且化学方法又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目前较为理想的处理方法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相结合的方法。近年来,美国、日本、法国、印度等国先后采用厌氧-好氧组合技术处理制药废水[1-4]。我国许多研究部门也提出了许多适宜处理制药废水的工艺技术[5-10],如2003年,某制药厂采用氧化-生化法处理生产制药废水,经半年多的运行,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达标排放。由于制药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差别较大,使得污水处理方法显示出各自的特点。目前对高浓度有机制药废水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已达成共识,本文采用厌氧-好氧技术,使得废水处理效率、能耗以及费用大大降低,为经济、有效的处理制药废水开辟了新途径。佛山市制药污水处理技术
1工程概况
1.1废水水量水质
某制药厂每天排出的废水约为400m3,含有淀粉、发酵残渣、羟基吡嗪、氯乙酰胺、长链亚胺类化合物以及一些硫酸盐类化合物等物质,颜色呈棕黑色混浊状,而且水质、水量变化不稳定,是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这些有机废水若直接外排,将严重污染饮用水源和周围环境。
1.2试验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
鉴于监测条件的限制,在试验中进行了pH、COD、SS以及NH3-N等项目的分析和测试。
1.3工艺流程
原水BOD5/COD约为0.4左右,含盐量(硫酸盐和硝酸盐)较高,并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例如硝基苯类化合物),给废水处理带来很大困难。根据厌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氧化代谢机理,采用预处理-水解酸化-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工艺,有效处理有机废水。
原水经格栅去除较大的漂浮物、悬浮物后,自流至沉淀池。经絮凝(絮凝剂PAC,500mg·L-1)沉淀后的药渣(棕红色)经板框压滤机脱水后作为饲料添加剂出售。沉淀后的废水由潜水泵提升进入水解酸化反应池。水解池出水依次自流至厌氧池(UASB)、吹脱池、缺氧池、曝气反应池,由二沉池、过滤池出水外排。各反应池沉淀后的污泥定期排至浓缩池浓缩,经板框压滤机压滤后,泥饼外运,浓缩池上清液污水排至调节池进行二次处理。
1.4主要构筑物及其设计参数
1.4.1水解池
水解酸化池具有调节与稳定进水水质、吸附与降解有机物、沉淀与浓缩污泥的多种功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水解池在胞外酶和兼性厌氧菌的作用下,将废水中的有机大分子和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消除抑菌性污染物(抗生素的毒性)对后继生化处理的影响,以便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水解池溶解氧浓度小于0.5mg·L-1,pH7.7~7.8,COD去除率40%~71%。中性偏碱的水解池酸碱度(7.7~7.8)、水体温度(13~35℃)有利于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SO2-4的去除率可达80%[3],有利于厌氧反应的顺利进行。废水在水解酸化过程中有不良气味产生(粪臭素等)。
1.4.2UASB反应器
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在此被厌氧菌分解,转化为沼气等物质,从而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反应器内三相分离器实现污泥、水和气体的分离,处理过的废水流入下道工序,所产沼气回收利用。UASB反应器内设搅拌装置,确保基质与微生物的充分接触。
1.4.3吹脱池和缺氧池
吹脱池的主要作用是将从UASB排出的废水中残存的N2气去除,有利于提高曝气池的处理效率。缺氧池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反硝化作用,硝酸盐还原菌以硝酸盐、亚硝酸盐为氧源,将硝酸盐亚硝酸盐还原为氨和氮气,NH3-N的去除率在67%以上,从而达到生物脱氮的目的。
1.4.4曝气池
曝气池为地上钢筋混凝土结构,COD容积负荷2.2kg·m-3·d-1,污泥浓度3000mg·L-1,回流比50%,污泥沉降比24%。曝气池池底布设微孔曝气器,将曝气池溶解氧浓度控制在5~10mg·L-1之间,以保证好氧微生物(微球菌)对废水中有机物进行处理,COD去除率94%。试验证明当DO值低于3.2mg·L-1,COD去除率明显随DO减少而下降。
曝气池的细菌主要由菌胶团、丝状菌等组成。菌胶团是反应器内的优势菌种。菌胶团在显微镜下呈磨菇状,丝状菌呈乱发状,菌胶团和丝状菌互相缠绕,连成一片。普通活性污泥法具有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的特点。
1.4.5过滤
经好氧处理后的出水,沉淀后尚存在一些不能下沉的污泥和悬浮物。设置石英沙过滤,COD去除率25%,SS去除率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