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介绍:
HDZF智能充电放电综合测试仪集充电、放电、单体检测、在线监测和活化五合一体,一机多用。减少企业成本,降低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为蓄电池和UPS电源维护提供全面科学的检测手段。
本机采用新型功耗元件,技术制造,实现恒流放电、智能三阶段充电、均充/浮充、恒流/恒压自动转换功能;实时在线巡回检测每个单体电池或整组电池的电压,实时在线显示、检测、记录单节或整组电池的电压,同时将数据存贮或传送至PC机;大屏幕液晶显示,全中文菜单提示,操作简便,智能化程度高,可设定并控制电压、电流、时间、容量等参数,自动完成蓄电池组各种参数的测试、监控;自动放/充电,可对蓄电池进行活化,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充/放电完毕,检测的数据可通过RS232接口直接上传至PC机或现场将数据转存至U盘;配套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放/充电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电池剩余容量,生成各种图表,为分析电池性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主要特点:
1.集充电、放电、单体检测、在线监测和活化五合一体,功能齐全,一机多用。
2.智能三阶段充电、恒流放电、实时在线巡回检测每个单体电池参数。
3.功耗元件采用新型PTC陶瓷电阻,安全,无红热现象,寿命长。
4.单片机至U盘数据转存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大容量数据存贮问题。
5.充/放电结束,数据经U盘转存或经RS232接口上传计算机后台处理后可自动生成各种图表,电池性能一目了然。
6.便携式设计,方便流动性强的用户使用。
三,主要功能:
1.液晶屏显示,全中文菜单提示,操作简便,智能化程度高,可设定电压、电流、时间、容量等参数,自动完成蓄电池组各种参数的测试、监控。
2.实时在线监控功能:实时在线监测、显示所有测试数据:电流、电池组电压、单体电池电压、时间、 容量等,同时将数据存贮并传送至PC机,显示并打印各种图表。
3.自动放充电功能:设定放/充电的电流、时长、容量及其电压的高限、低限,可以循环一次放电、充电过程。
4.电池活化功能:设定放充电循环次数,可对蓄电池组进行活化。
5.自动停机功能:在下列条件任意一条满足时自动停止放/充电:时间到、容量到、单体电池保护电压到以及整组电池保护电压到。
6.保护功能:如有电压异常情况发生,自动停止充电或放电。
7.电压、电流显示值的校准修正功能:主要校准电池组总电压、电流和单体电池电压。
8.U盘数据转贮功能:充电、放电、自动放充或者电池活化结束后,可把采集的数据转存到U盘,再由 U盘将放/充电采集的数据转存到PC机中,经配套的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后,显示、打印各种图表。为 判别整组或单体电池的优劣提供科学的依据。
9.RS232接口通讯:实现计算机实时监测或充电、放电、自动放充或者电池活化结束后的数据转存。
四,技术参数
参数名称 | 参数范围 | 参数精度 |
放电总电压 | 96~270V | 分辩率10mV 精度0.1V |
充电总电压输出 | 180~286V连续可调 | 分辩率10mV 精度0.1V |
充放电单体电压 | 0.000V~16.00V | 分辩率1mV 精度10mV |
充放电电流 | 0~30A | 分辩率0.1A 精度1A |
工作电源 | 交流三相四线380V | |
接入负载电压 | 220V | |
充放电时间 | 0~99小时59分 | |
冷却方式 | 强制风冷 | |
放电负载 | PTC 陶瓷电阻 | |
显示方式 | 中文LCD |
更多详情请关注武汉华顶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3.合隔离开关的操作要领
1)迅速果断,但在合闸终了时用力不可太猛,以避免发生冲击。
2)当合闸开始时如发生电弧,则应迅速合上隔离开关,禁止再往回拉。
3)操作完应检查是否合好(即隔离开关动触头应*进入固定触头)并检查接触良好。
4.拉隔离开关的操作要领
1)拉闸开始时应慢而谨慎,当动触头离开固定触头时应迅速,特别是切允许小电流时,拉闸应迅速果断,以便消弧。
2)错拉隔离开关时:在动触头刚离固定触头便发生电弧时应立即合上,可以熄弧;若隔离开关已拉开则不许再合上。
节奏:慢——快——慢
⑤运行中处于合闸位置的隔离开关,触头处应接触紧密并无发热现象。
⑥处于分闸位置的隔离开关,静触头与动触头间的距离应符合安全距离。如果太小,可能发生闪络,使得检修中的装置带电造成事故。
(四)高压隔离开关的检查
1.检查隔离开关本体:如:三相触头在合闸时应同期到位,无错位或不同期到位现象。
2.检查触头系统:如:触头应平整光滑,无脏污、锈蚀、变形;动、静触头间应接触良好,无因接触不良而引起过热发红或局部放电现象。安徽省智能充电放电综合测试仪价格安徽省智能充电放电综合测试仪价格
判断方法注意事项
a) 电压极分别在 3 个不同位置时测得的视在电阻变化情况应与电压极引线距离变化
趋势保持*。
b) 正常情况下 , 测得的接地网阻值应与历史数据比较接近 , 且与根据地网面积和土
壤电阻率的估算值接近。
4原始记录与正式报告
4.1 对原始记录与正式报告的要求
a) 原始记录的填写要字迹清晰、完整、准确 , 不得随意涂改 , 不得留有空白 , 并在
原始记录上注明使用的仪器设备名称及编号。
b) 当记录表格出现某些 " 表格 " 确无数据记录时 , 可用 "/" 表示此格元数据。
a) 若确属笔误 , 出现记录错误时 , 允许用 " 单线划改 ", 并要求更改者在更改旁边签名。
d) 原始记录应由记录人员和审核人员二级审核签字 : 试验报告应由拟稿人员、审核
人员、批准人员三级审核签字。
e) 原始记录的记录人与审核人不得是同一人 , 正式报告的拟稿人与审核 / 批准人不得是同一人。
f) 原始记录及试验报告应按规定存档。
4.2 试验原始记录的内容及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