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毒理
本品为棘白菌素类广谱抗真菌药,对念珠菌属、曲菌属具有广泛抗真菌作用,对耐氟康唑与依曲康唑的念珠菌亦有作用。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的ß-D-葡聚糖的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对临床分离的多种假丝酵母及曲霉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但对新型隐球菌无效。本品对念球菌属和曲霉菌属的抗菌谱较宽,各种真菌对本品的敏感性顺序为:白色假丝酵母>平滑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葡萄牙甲丝酵母>克鲁丝化假丝酵母>近平滑假丝酵母。本品与两性霉素B联合给药,可以显著增加药物对新型隐球酵母菌的抗菌活性,还可以使两性霉素B的抗菌谱增宽。
药代动力学
本品口服吸收差(约3%),仅能静脉给药。单剂及多剂量连续8天给正常兔静注0.5mg/kg、lmg/kg、2mg/kg后的药动学结果表明,本品的体内过程符合线性动力学,在上述剂量下,其血药峰浓度超过体外低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值。FK-463的体内半衰期(t1/2)为3h,上述三个剂量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h)分别为(5.66±0.42)µg·h/ml(13.43+12.53) µg.h/、ml、(22.94±2.28)pg·h/ml。本品的组织分布有特点:在血浆峰浓度(Cmax) 为(10.29±2.20)ug/ml时,在肺中的分布多;而当Cmax为(17.20±0.15)µg/ml和(19.67土2.74)µg/ml时,则分别在肝和脾、肾等器官中分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