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PMEC China2024

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制药网>资讯中心>行业动态

新医改背景下药企不断做“减法”,重心逐渐向创新药转移

2020年11月12日 08:13:38来源:制药网点击量:35108

下载制药通APP
随时订阅专业资讯

分享

    分享:

评论

  【制药网 行业动态】11月9日晚间,人福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人福新加坡拟转让其持有的乐福思集团40%股权,转让价格为2亿美元。
 
  对于此次交易的目的,人福医药称,现阶段,公司已明确围绕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激素药品、天然药物等产品线,发展公司核心业务,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能力。本次交易将为人福医药带来人民币4亿元的投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人福医药还曾出售四川人福70%股权,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收到3.62亿元股权转让款、收回子公司借款约3亿元并减少有息债务约10亿元。
 
  人福医药不断做“减法”的目的有迹可循。公司曾在7月份于互动平台上回复称,今年将加速推进非核心业务的剥离,集中资源发展既定专业细分领域,提高资产运营效率,进一步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际上,在带量采购等新医改大背景下,陆续剥离非核心医药资产,持续优化业务、资本结构,已经成为医药行业企业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动作。
 
  “政策层面不断加大了对医药创新的支持,倒逼制药产业不断创新升级,对于一些向创新药转型或者专注于创新药的公司而言,由于这类企业的在研管线众多,往往会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更聚焦关键产品的研发。”有行业人士如是表示。
 
  例如,恒瑞医药就在2019年10月10日表示将会砍掉仿制药管线,专注于创新药领域;另外,过去积极进行海外并购的复星医药也开始剥离一些非核心资产,此前出售和睦家医疗时,公司方面也曾表示,后续还会继续剥离非核心资产。
 
  不仅是本土药企,从医药大背景来看,跨国药企也在不断剥离非核心业务,从而更加聚焦主业。2020年以来,不少跨国药企都在进行业务调整。
 
  例如,3月份,GSK公司计划剥离部分抗生素业务,拟剥离的资产为头孢菌素类处方药的特许经营权,其中包括Zinnat和Fortum。据悉,公司希望剥离这些资产聚焦在更高利润的创新产品上;2月,默沙东表示,将会把女性健康、生物类似药专营权等剥离出来,成立一家独立上市公司;今年年初,诺华拟以7.9亿元转让剥离技术与药品开发资产后的苏州诺华制药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权给九洲药业。
 
  “跨国药企近几年出现回归核心业务,不再一味地追求扩大化、多元化,转向与主营业务的趋势越加明显。”有分析指出,由于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非核心业务拉长了销售战线,直接导致利润回报率的降低,因此专注主业将成为各家跨国药企的发展趋势。并且从这些跨国药企回归的核心业务来看,其重心正逐渐在向创新药转移。
 
  除了业务调整以外,国内医药政策调整也使药企的营销模式发生了变化。例如,诺华的白血病药物在“4+7” 带量采购中未中选,其CEO表示对华策略将作出调整,把工作重心从成熟药品业务转移到上市新产品上。而伴随着业务调整、营销模式的调整,带来的还有一系列的人事变动。
 
  总的来看,在药品市场快速发展,以及医药环境、政策不断改变的背景下,无论是国内药企还是跨国药企,都在不断调整自身的战略,以寻求更稳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创新药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可以预见未来医药市场竞争也将会变得更加激烈。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制药网https://www.zy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制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QQ

咨询中心

广告咨询QQ:652787579

展会合作QQ:357275273

官方微信发布询价建议反馈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