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一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初级会员·11年

联系电话

18121453965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初级会员·11年
人:
程成
话:
021-60348496
机:
18121453965
真:
021-51632657
址:
上海市松江加工园区
址:
www.qiyibio.com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微信扫码进入微名片

28

2016年
06月

中科院研发微量小RNA深度测序技术齐一生物编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吴立刚研究组与上海市计划sheng育研究所施惠娟研究组合作,优化建立了适用于微量样本的小RNA深度测序文库构建方法,并系统解析了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小RNA的动态变化及其生物学功能。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科学进展》。目前小RNA深度测序的文库构建通常要几百纳克总RNA,研究配子和胚胎等难以大量获取的生物学样品中的小RNA表达谱较为困难。研究人员通过优化基于连接反应的小RNA文库构建方法,使得总RNA用量降为几十分之一,仅
【查看全文】
24

2016年
06月

研究显示捐赠验血可阻碍心脏移植

用于确定心脏是否适合捐赠验血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排斥反应,它的使用正在被进行审查。这是发表在《心力衰竭》杂志上的一项新的研究结论。当心脏不能为身体周围泵出足够富含氧气的血液来帮助其他器官功能时发生心脏衰竭。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与预防中心(CDC),大约有570万美国人患有心脏衰竭。在某些情况下,心脏衰竭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改善-诸如健康饮食,锻炼和戒烟-和药物。对于心脏衰竭晚期,心脏移植可能是*的选择。根据美国器官共享网络(UNOS),到2016年6月10日,在美国共有4,147人等待心脏移植。然而
【查看全文】
23

2016年
06月

研究发现细菌具有耐药性的基因通过接触染色体而遗传

德国科学家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让细菌具有耐药性的基因不仅能够跨越不同物种传播,还能通过接触染色体而遗传。以某些大肠杆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阴性菌已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目前,多粘菌素是对抗耐药性细菌的zui后一道防线,但是一个名为MCR-1的基因会让细菌对多粘菌素也产生耐药性,变成“超级细菌”,使相关疾病的治疗更加困难。2015年11月,中国报告在牲畜和人身上发现了带MCR-1基因的“超级细菌”,此后欧盟、加拿大和美国也相继发现人类感染带有这种基因的细菌,引发了人们对“超级细菌”的关注和忧虑
【查看全文】
23

2016年
06月

血红蛋白拥有Fe-卟啉IX(Fe-PIX)辅因子催化大不同

酶是以率和高选择性而著称的天然生物催化剂,它是大自然zui精巧的创造之一。不过的酶原本是服务于生命体系的,催化反应的种类有限。人工合成的催化剂当然应用范围更广,不过酶的*特性又实在不忍舍弃,这种时候喜欢不信邪的化学家就要大显身手啦。这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的JohnF.Hartwig教授瞄上了血红蛋白。JohnF.Hartwig教授是有机化学家,2012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现年52岁,重点是很帅。图片来源: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血
【查看全文】
22

2016年
06月

科学家发现一种药物有助带有BRCA1的女性预防乳癌

据香港“东网”6月22日报道,带有BRCA1变异基因的女性,容易患上乳癌。不过澳大利亚专家近日发布报告,称发现一种药物有助带有BRCA1的女性预防乳癌。来自墨尔本一所研究中心的专家在《自然医学》期刊发表报告,利用BRCA1拥有者所捐赠的ru腺组织,再确认出有可能会发展成乳癌的细胞,之后用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denosumab,成功停止这些细胞发展成乳癌,甚至可以延缓在实验老鼠身上的肿瘤发展成乳癌。领导研究的肿瘤科专家林德曼(GeoffLindeman)表示:“我们非常兴奋发现到一种新方法可以助
【查看全文】
21

2016年
06月

研究称短期使用他汀类药物与青光眼发病率的下降齐一生物编

近期发表在InvestigativeOphthalmology&VisualScience的研究称,短期使用他汀类药物与青光眼发病率的下降有关,但是没有发现他汀类药物与眼压(IOP)间的。McCann和同事对七个队列研究进行了分析,以评估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和青光眼发病率或进展之间的关联,以及对眼压的影响。其中三个病例对照研究和一个横断面研究,共涉及583615名参与者。使用比值比(OR)或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CI)进行评估。数据显示,他汀类药物使用2年与青光眼发病率降低之间的关联有统计
【查看全文】
20

2016年
06月

齐一生物:科学家在人类抗体重排机制起源研究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高技术发展计划(863)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的资助下,zui近中山大学徐安龙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了六亿年前重组激活酶(RAG)转座子的“分子活化石”,为“人类抗体重排机制的转座子起源假说”提供了zui有力的证据。人体的免疫系统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先天的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后天可改变的适应性免疫),抗体重排机制就是特异性免疫中,后天能应对无数病源侵害的zui关键机制。在此背景下,寻找抗体重排机制的起源成为是免疫学界zui基本的zui经典的科学问题之一
【查看全文】
20

2016年
06月

纳米生物医学是将纳米材料应用于生物医学的新兴学科

纳米生物医学是将纳米材料应用于生物医学的新兴学科,具有非常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特点,现已成为十分火热的研究方向。随着纳米科学的发展,纳米材料所展现出的优异功能催生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纳米生物医学的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纳米毒理学、生物传感、组织工程、医学成像、药物输送、疾病(特别是肿瘤)诊断与治疗。2001年,中科院高能所赵宇亮研究员就在世界上较早的开展了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和纳米毒理学方面的研究工作[1],如今,很多高校和研究所都建立了与纳米生物医学研究相关的实验室
【查看全文】
29303132333435共79页,629条记录 跳转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产品对比 二维码 在线交流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对比框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