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初级会员 | 第10年

18201882912

大肠杆菌玻璃发酵罐的工艺原理

时间:2025-4-27
分享:
  大肠杆菌玻璃发酵罐的工艺原理基于对微生物代谢活动的精准控制与优化,其核心在于通过结构设计和自动化系统实现发酵参数的动态调节。以下是其工艺原理的详细解析:
 
  一、罐体结构与材料特性
 
  ‌1、透明玻璃罐体‌
 
  采用高硼硅玻璃材质,兼具耐腐蚀性与透明度,便于实时观察发酵液状态及微生物生长情况。
 
  ‌2、密封系统‌
 
  罐体两端通过不锈钢板及橡胶垫圈密封,确保无菌环境,防止杂菌污染。
 
  ‌3、多功能接口‌
 
  罐体设置加料口、取样阀、电极接口(pH、溶氧、温度)等,支持实时监测与操作。
 
  二、关键工艺控制模块
 
  ‌1、温度调控‌
 
  通过电热毯和冷水管模块实现双向温控,结合PID算法将温度波动控制在±0.5℃范围内。
 
  大肠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但产物合成阶段可能需调整至35~36℃以优化产率(如L-酪氨酸生产)。
 
  ‌2、溶氧(DO)管理‌
 
  采用级联控制策略:当DO值低于设定阈值(如30%)时,自动切换空气与纯氧供气,并提升搅拌速率以增强氧传递效率。
 
  搅拌器设计兼顾剪切力与混合效率,避免损伤菌体并确保溶氧均匀分布。
 
  ‌3、pH动态调节‌
 
  通过酸碱补加系统维持pH稳定,适应大肠杆菌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如对数生长期需弱酸性环境)。
 
  三、补料与代谢调控策略
 
  ‌1、分批补料模式‌
 
  初始进料速率设定为0.2 mL/min,每2小时增速10%~15%,控制比生长速率(μ)在0.06~0.08 h⁻¹之间,避免底物抑制并延长产期。
 
  ‌2、营养梯度控制‌
 
  通过在线检测CO₂释放速率、底物消耗等参数优化补料策略,防止局部营养过剩或不足。
 
  四、工艺放大与稳定性保障
 
  ‌1、规模放大原则‌
 
  保持通气体积与液体体积比(VVM)恒定(如0.2~0.3),确保溶氧传递效率一致。
 
  ‌2、污染防控‌
 
  采用灭菌培养基与无菌接种技术,结合消泡装置防止泡沫溢出导致的染菌风险。
 
  五、自动化与数据集成
 
  ‌1、参数联动控制‌
 
  通过集成传感器与执行器,实现温度、溶氧、pH等参数的闭环控制,减少人工干预误差。
 
  ‌2、数据追溯系统‌
 
  记录关键参数曲线(如OD600、比生长速率),为工艺优化提供依据。
 
  总结
 
  大肠杆菌玻璃发酵罐通过‌结构设计‌、‌动态参数调控‌与‌自动化系统‌的协同作用,实现了高密度培养与产物高效合成。其核心优势在于精准的环境控制能力和可扩展的工艺放大策略,适用于从实验室到中试规模的生产需求。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拨打电话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