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陕西盘龙翊海医药有限公司>>技术文章>>医用级甲氧苄啶的药理作用及药代动力学
甲氧苄啶(Trimethoprim),简称TMP,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14H18N4O3,为白色或至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在氯仿中略溶、在乙醇或丙酮中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在冰醋酸中易溶。
甲氧苄啶为合成的广谱抗菌剂,单独用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肠道感染等病症,可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败血症、脑膜炎、中耳炎、伤寒、志贺菌病(菌痢)等。
1.甲氧苄啶基本信息
化学式:C14H18N4O3
分子量:290.318
CAS号:738-70-5
EINECS号:212-006-2
2.甲氧苄啶理化性质
密度:1.252 g/cm3
熔点:199-203°C
沸点:526ºC
闪点:271.9ºC
外观:白色至淡黄色粉末
溶解性:在氯仿中略溶、在乙醇或丙酮中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在冰醋酸中易溶
3.甲氧苄啶药理作用
甲氧苄啶是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属磺胺增效药。其抗菌作用原理为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主要为选择性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为四氢叶酸,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甲氧苄啶对多数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有抗菌活性;此外,甲氧苄啶对疟原虫及某些真菌,如奴卡菌、组浆菌,酵母菌也有一定作用。在革兰阳性菌中,链球菌属含肺炎链球菌对甲氧苄啶敏感。在革兰阴性菌中,大肠杆菌、沙门菌属、奇异变形杆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百日咳杆菌等对甲氧苄啶敏感。甲氧苄啶对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球菌、产碱杆菌属无抗菌作用。
4.甲氧苄啶药代动力学
甲氧苄啶口服后吸收,约可吸收给药量的90%以上。口服0.1g,1~4h后达血药浓度峰值,约为1mg/mL。甲氧苄啶表观分布容积为1.2~2.2L/kg。药物吸收后广泛分布至组织和体液中,在肾、肝、脾、肺、肌肉、支气管分泌物、唾液、阴道分泌物、前列腺组织及前列腺液中的浓度均超过血药浓度。甲氧苄啶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至脑脊液中,脑膜无炎症时脑脊液药物浓度为血药浓度的30%~50%,有炎症时可达50%~100%。甲氧苄啶也可透过血-胎盘屏障,胎儿血循环中药物浓度与母体血药浓度相近。在乳汁中甲氧苄啶浓度接近或高于血药浓度,在房水中药物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1/3。甲氧苄啶蛋白结合率为30%~46%消除半衰期约为8~10h,无尿者半衰期可延长至20~50h。药物主要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随尿液排出。24h约可排出给药量的50%~60%,其中80%~90%以药物原形排出,而其余部分以代谢物形式排出。平均尿药浓度为90~100mg/L,尿中高峰浓度约为200mg/L。另有少量药物(约为给药量的4%)可从胆汁及粪便中排出。甲氧苄啶可经血液透析清除,但不能经腹膜透析清除。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制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