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原料药机械|制剂机械|药品包装机械|制冷机械|饮片机械|仪器仪表|制药用水/气设备|通用机械

技术中心

制药网>技术中心>技术文章列表>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中药化标准应双向 不能一味接轨西药

来源:   2006年10月19日 08:52  
 专家称,制定中药化标准切莫盲目迎合西药标准,不能一味地与西药标准"接轨" 
  信息时报讯      10月14日是第37届世界标准日。标准之争成为贸易中各国展开博弈的重要砝码。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白殿一介绍,中国应在有优势、特色领域实力主导制定标准,使标准充分体现我国重点领域的技术要求和经济利益,确保我国重点领域在经济竞争中的优势。而中药则是一个典型代表。 
  以化学药标准 
  检测中药不妥 
  不久前,国内媒体纷纷转载外电报道称,英国政府下令封杀数种中药,如"复方芦荟胶囊"汞超标11.7万倍、何首乌疑致肝炎、黄疸……另据悉,英国药品与卫生制品监督署以往每年查处不良中药反应仅有30例,但今年,该机构已处理了70起类似案例,其中大部分都和进口中药有关。英国方面认为,一些进口中药中含有超量的重金属、杀虫剂、违禁化合物等是导致不良反应产生的重要原因。 
  而我国很多专家均表示,许多国家以化学药标准来看待和检测中药,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误解。因为化学药、生物技术药品与中药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和基础理论体系,其基础理论、研究思路、作用机制各具特色。因此,制定中药化标准不能盲目迎合西药标准,我们不能一味地与西药标准"接轨",而是要把"轨"铺到国外去,至少是"双向接轨"。 
  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建华等专家表示:目前国内外对中药存在两种看法,要么把它捧成包治百病的"神药",要么出了问题就说成是害人的"毒药"。这两种看法都不利于中医中药的健康发展。专家指出,中医中药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现代人一定要用科学态度认真研究挖掘。对于中医药"化"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差异和冲击,要辨证对待,通过交流、研究逐步解决。 
  目前广东正在大力建设中医药强省,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中药要有自己的国家标准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贾谦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指出,中药要有自己的国家标准,让世界中药与我国接轨。一味强调同西药接轨,是缺乏民族自信心的表现,其结果只能使中医如同世界另外三大传统医学一样不复存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04年,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研究项目"中药化标准规范研究"项目通过了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达到了*水平,为中药化标准规范的建立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对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制定什么样的标准与企业的利益zui为相关,因此,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也此方面也下定决心。如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在其拳头品种板蓝根颗粒上投下重金打造"标准型板蓝根"。2003年拿到全国*张板蓝根GAP基地证书,解决了农药和重金属残留问题。同年9月3日,该公司总李楚源与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全及有关专家应邀赴华盛顿参加FDA主办的中药质量图谱研究的专项研讨会,代表国内中药企业冲击美国FDA。2004年6月,由该公司起草、国家药典委审定的板蓝根颗粒,已经进入法国国家药典,无疑为板蓝根颗粒的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来源:信息时报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制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制药网,https://www.zy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