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原料药机械|制剂机械|药品包装机械|制冷机械|饮片机械|仪器仪表|制药用水/气设备|通用机械

技术中心

制药网>技术中心>技术原理>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中草药栽培现状

来源:济宁恒盛超声机械有限公司   2011年03月25日 10:27  

 

中草药栽培现状

目前,野生药材资源保护仍显薄弱,大宗中药材品种生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力度不够,栽培繁育生产管理粗放;药材单产低、质量差现象较为普遍;优良品种的选育、种籽的提纯复壮滞后;一些品种病虫害防治及、低残留无公害农药在中药材生产领域的研究推广进展缓慢,导致中药材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超限。我认为导致这些中药材质量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

1.产品质量差。外观上“粗、大、黑”,而且丸、散、膏、丹、片等诸种剂型几乎都存在这种弊端。患者一次用量(以重量计算)常常是西药量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药物中的杂质和无效成分多,有些药物的重金属和残留农药剔除不尽。

  有效成分不明确,无法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也无法确定是何种成分对疾病有效。

  GMP是世界各国*的确保药品生产质量的管理手段,也是间药品贸易的通行惯例,但在我国中药企业中,仅有几家企业获得GMP认证。

2.科技水平低。导致栽培技术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许多的药用中草药都来源于野生品种,破坏了资源,并且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3.创新意识弱。很多需求量大的药材的栽培难题至今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4.信息意识差。

5.中草药方面人才少。

6.投资规模小。很多种植的药材都是小规模的进行,资金和研究方面不到位,无法有很大的成果。

7.用户压价狠。

8.“洋药”冲击大。据报道,进口药占我国医药市场近13的份额,其中不乏“洋中药”。

10.重视中药晚。

 这些因素间接或直接的制约了中草药栽培技术的发展。没有很好的后续资金的提供,也没有硬件方面的优势,导致中草药行业发展的缓慢。因此中草药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

然而近几年,一批地道药材生产基地基本形成;濒危物种代用品及中药材生物技术研究有了一定进展,特别是人工培育和人工栽培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野生变家种家养的进程;一些主要依赖进口的南药引种成功,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依赖进口的品种逐步减少。常用的500种中药材,依靠人工栽培、养殖的供应量已近50%,使中药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此外,通过全国药材资源普查,对中药材的蕴藏量、需要量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为野生药材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依据。中药行业基本形成了以中药科研教育为依托、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

按照《国家医药管理规范》(GMP)要求组织建设和生产,加快了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和剂型改革的步伐,促进了中药工业规范化、现代化进程。目前中药剂型已达40多种,特别是中药针剂、粉剂、软胶囊、缓释剂、气雾剂等*剂型的应用,促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了产品质量。中成药产品结构得到调整,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及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一批名优产品、商标及一批产值过亿、利税达千万的企业已经涌现。中药新药开发与研究有所进展。

依据这几年市场的需求和野生中草药的短缺,促进了中草药栽培技术的积极发展。使很多的人看到了中草药市场的发展前景而进入这个行业,并促进了栽培中草药的积极性。

近几年中草药的市场也变得较之前要宽阔的多,因而也在不断的发展中。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制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制药网,https://www.zy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