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猕猴桃籽油确定了超fl盏界提油的工艺,并对猕猴桃籽油及脱脂粕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期为猕猴桃籽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
猕猴桃作为一种高营养价值的绿色水果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上世纪80年代,新西兰、意大利、智利、日本、法国等国家迅速建立了猕猴桃种植业,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中国是猕猴桃的原产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中华猕猴桃被誉为世界“新兴水果”,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据不*统计,我国猕猴桃产量在20万吨以上,加工量约有10%左右,主要分布在湖南、陕西、浙江等省。目前,猕猴桃产品也由单一的水果产品向饮料、酒品、果脯等产品拓展,此类食品的加工量也逐年上升,猕猴桃籽的量也越来越大,猕猴桃的综合利用已成为猕猴桃加工的重要环节之一。
猕猴桃籽油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及人体必需脂肪酸的含量比现有植物油均高,这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此外,猕猴桃籽粕中含有20%左右的蛋白,可以作为饲料和蛋白来源进行开发利用。文中对猕猴桃籽的含油率、油脂脂肪酸组成及结构、超临界提取猕猴桃籽油工艺及猕猴桃籽粕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等进行了研究。
l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猕猴桃籽:水分9.32%,脂肪(干基)35.219% ,湖南吉首老爹酒业有限公司;
其它化学药品均为AR级;
GC-14B气相色谱:日本岛津公司;
GC-MS:TRACE MS,美国Finnigan质谱公司;
835-50氨基酸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
1.2 实验方法
超临界萃取设备:南通华安超临界萃取设备有限公司。
水分:105℃烘箱法,GB5494-85;
脂肪含量:索氏抽提法,GB5515-85;
酸价:GB5530-85;
不皂化物:GB5535-85
碘价:GB/T5532;
过氧化值:GB5538-85;
蛋白质含量:凯氏定氮法;
脂肪酸分析:原料采用B快速甲酯化法,分析采用气相色谱,EC-1000,30m×0.25mm毛细管,载气:氮气,lOOkPa;氢气:60kPa;空气:50kPa,检测器温度:230℃,进样器温度:230℃,分流比:70:1,柱温:60℃~80℃。
2 结果与讨论
2.1 超临界提取猕猴桃籽油的工艺
本研究采用超临界提取方法主要是考虑猕猴桃籽油是一种高不饱和并具有猕猴桃籽清香的油脂,结合超临界的特点,制备营养并具有特殊风味的营养油。
为探讨萃取压力等因素对猕猴桃籽油浸出的影响,分别在温度35℃ 、45℃ 、55℃的情况下,考察25、30、35kPa萃取2h的出油率(原料加量100g),结果所示。(A温度中1、2、3分别代表35℃、45℃、55℃ ;B压力中1、2、3分别代表25mPa,30mPa,35mPa)。
温度和压力为影响出油率的两项重要指标,压力和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升高会导致提取率等指标有明显提高,提取组分也会因条件不同会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在风味物质的提取中。根据实验数据处理结果、验证实验以及实际萃取综合因素考虑,选取在45℃、30mPa条件作为超临界提油的*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提油率达到99.4%。
2.2 猕猴桃籽油理化分析及亚麻酸GC/MS鉴定
2.2.1 猕猴桃籽油的理化常数及脂肪酸分析结果
2.2.2 猕猴桃籽油中的亚麻酸的GC/MS结构测定
对于猕猴桃籽油中亚麻酸结果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猕猴桃籽油中亚麻酸为γ-亚麻酸,有检测者认为是a-亚麻酸,本实验采用GC-MS对超临界提取的猕猴桃籽油的亚麻酸结构进行测定。GC-MS分析结果:质谱图显示双键位置在C8一C9、C11一C12、C14一C15处,从而确定亚麻酸结构为Cl8:3(9,12,15)为a-亚麻酸。
2.3 猕猴桃籽脱脂粕的分析
猕猴桃籽脱油后,饼粕中蛋白质含量为20.75%。
可以看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比较高,特别是赖氨酸的含量,赖氨酸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具有特殊的功能。氨基酸中含量zui高的是谷氨酸、天冬氨酸,这两种氨基酸对人的脑神经发育和增强记忆具有良好的作用。
猕猴桃籽饼粕可通过特殊加工或精制而用于食品领域,在提供人类新的蛋白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与广阔的前景。但在大规模用于食品制造前,还需要在加工技术、味觉、色泽、营养特性及功能特性等方面进行大量深入研究。提取油脂后的猕猴桃籽粕是一种良好的粗蛋白饲料源,可用于饲养奶牛等。
3 结论
对猕猴桃籽的油脂含量、脂肪酸组成、脱脂粕蛋白质含量以及氨基酸组成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猕猴桃籽油是一种富含亚麻酸的营养油,其不饱和酸含量达85%以上,可以作为一种不饱和酸进行开发。另外,猕猴桃籽脱脂粕中富含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也十分合理,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比较高,特别是赖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的含量较高,这些氨基酸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脑神经发育和增强记忆具有特殊的功能。因此猕猴桃籽脱脂粕的开发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