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备准备与启动
1、原液注入与系统预检
检查蒸发器、真空泵、冷凝器等关键部件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原液注入至设定液位后,启动进水泵,触发自动进水程序。
二、真空环境建立
1、启动真空系统
开启真空泵,将蒸发器内部压力降至0.03-0.08 MPa(对应真空度约33-80 mbar),使溶液沸点降至30-40℃。
持续监测真空度,确保系统压力稳定,避免不凝性气体积累影响蒸发效率。
三、预热与蒸发过程
1、加热与温度控制
启动压缩机或热泵系统,通过冷媒压缩释放热量,将废水加热至30-35℃触发初始蒸发。
蒸发温度控制在35-40℃,通过传感器实时调节冷媒循环(压缩制热-膨胀制冷),维持稳定沸腾状态。
2、消泡处理
若蒸发过程中产生泡沫,传感器自动触发消泡剂注入,防止泡沫干扰蒸汽冷凝。
四、结晶控制与分离
1、结晶条件调节
在真空环境下,溶液通过闪蒸快速降温至30-35℃,促进溶质过饱和结晶。
采用机械刮板或搅拌装置持续清理蒸发器内壁,防止结晶物附着结垢。
2、结晶终点判定
通过密度计或电导率仪监测浓缩液浓度,达到预设值后停止蒸发。
五、蒸汽冷凝与产物收集
1、蒸汽处理
蒸发的二次蒸汽进入冷凝器,通过冷却水或冷媒循环液化,生成蒸馏水并储存。
2、浓缩液与晶体排出
浓缩液通过气动阀排放至储存罐,结晶固体经离心分离或过滤装置收集。
六、系统关闭与维护
1、停机操作
依次关闭压缩机、真空泵及进料阀,排空残余液体。
使用清水或清洗剂循环冲洗蒸发器及管道,防止结晶残留堵塞。
2、日常维护
定期检查真空泵油位、冷媒压力及传感器精度,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通过上述步骤,真空低温结晶蒸发器可实现高效、低能耗的浓缩与结晶处理,适用于热敏性物料及高盐废水等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