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杀菌机的工作原理
巴氏杀菌机(Pasteurizer) 是一种通过低温加热杀灭食品(如牛奶、果汁、啤酒等)中病原菌和腐败菌的设备,同时尽可能保留食品的风味和营养成分。其核心原理基于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提出的巴氏杀菌法。
工作原理
加热阶段
食品(如牛奶)被泵入杀菌机的热交换器,通过热水或蒸汽间接加热至 72°C~85°C(具体温度和时间因产品而异)。
例如:
牛奶:72°C 保持15秒(HTST法,高温短时)。
果汁:88°C 保持1分钟(根据pH调整)。
保温阶段
加热后的食品流入保温管或保温罐,在设定温度下保持15~30秒,确保病原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大部分腐败菌被灭活。
冷却阶段
食品通过热回收段与未加热的冷原料进行热交换,预冷后再进入冰水冷却段,快速降温至 4°C以下,抑制残留微生物繁殖。
关键特点
精准控温:通过PLC或PID控制系统维持温度波动±0.5°C。
热回收设计:利用热交换器回收热能(节能30%~50%)。
非灭菌:保留部分耐热菌(如芽孢),需配合冷藏保存。
常见类型
板式巴氏杀菌机
通过不锈钢板片换热,适合低粘度液体(牛奶、果汁)。
管式巴氏杀菌机
采用套管换热,适合含颗粒的流体(如果酱)。
隧道式巴氏杀菌机
用于包装后产品(如瓶装饮料)的喷淋加热杀菌。
应用范围
乳制品:鲜奶、酸奶、奶酪。
饮料:果汁、啤酒、植物蛋白饮料。
其他:蛋液、糖浆、调味品。
与超高温灭菌(UHT)的区别
参数巴氏杀菌UHT灭菌
温度72°C~85°C135°C~150°C
时间15秒~30分钟2~8秒
保质期冷藏7~10天常温6~12个月
风味/营养保留较好部分损失(如维生素B、C)
注意事项
设备清洗(CIP):每次使用后需用酸碱液循环清洗,防止微生物滋生。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