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刻胶是目前半导体行业重要的功能性材料。光刻胶可以根据其主要单体的类型进行分类,对单体的识别可以快速判定其类型。除单体外,影响其应用性质的成分还包括溶剂、引发剂、光感剂等,通常来说这些成分会随胶乳的应用场景变化而有所调整。
珀金埃尔默公司的热重-红外-气质联用三联机,可以针对这类稍复杂样品进行准确的成分识别,从而评估其光化学特性及应用场景,并针对一些逆向相关的工程应用提供数据性的支持。
实验方案
液体光刻胶样品1份。
TGA 8000-Frontier-Clarus 690/SQ8T,联用模块为TL9000型号。全部仪器及联用模块来自于珀金埃尔默。
样品称量方式及用量:使用10µL移液枪移取粘稠液体样品,每次测试共移取3次,置于陶瓷坩埚中。由于样品粘度较大,实际取样量小于30µL,样品实际质量由热重确定。
• 热重
气氛:99.99%氮气;
流量:20ml/min(炉体吹扫);40ml/min(系统吹扫);
测试温度范围:30℃-700℃;
升温速率:20℃/min。
• 红外
扫描范围4000-600cm-1,分辨率8cm-1,累积1次,连续扫描。
• 质谱(在线模式,连续测试)
样品进行一次在线模式(质谱连续扫描产物)测试。测试中柱温箱250℃保温;离子源温度:250℃;质荷比范围:m/z=35~300。
• 气相色谱-质谱(分离模式)
根据在线质谱测试结果,选择样品260℃、300℃、400℃、460℃及510℃逸出气体进行离线GCMS测试。气相色谱温度梯度:以10℃/min速率,从50℃升温至250℃,恒温10min;色谱柱:Elite-5(5%苯基固定相,0.25μm,0.25mm,30m);离子源温度:250℃;质荷比范围:m/z=35~300。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样品的几次热重测定曲线比较接近,表明样品具有较好的均匀性。由于样品黏度大,个别重量曲线有少许波动(对应于加热过程中气泡的产生及破裂)。样品体现多步失重,各失重步骤在常规升温速率下难以分开。样品气体混合程度很高,红外的表征受限制很大,主要使用质谱数据进行分析。
图1.样品热失重曲线。5次测试叠加显示(点击查看大图)
质谱在线模式的TIC图中可以看到至少5个逸出过程。
图2.样品质谱在线模式的TIC图(点击查看大图)
选择不同质荷比离子作图,可以明显看到,不同离子随时间的强度变化曲线差异很大。为获得不同温度点的释放气体信息,选定5个温度点,分别进行气体采集并进行GC-MS分析(离线模式)。
图3.样品质谱在线模式结果,不同质荷比离子随时间响应差异较大(点击查看大图)
样品在5个温度点释放气体的GC图如图4-图8所示,各图中主要谱峰归属列于表1。
图4.样品260℃组分GC图(点击查看大图)
图5.样品360℃组分GC图(点击查看大图)
图6.样品400℃组分GC图(点击查看大图)
图7.样品460℃组分GC图(点击查看大图)
图8.样品510℃组分GC图(点击查看大图)
表1.样品各温度点释放气体GC图主要谱峰指认(点击查看大图)
对样品成分进行初步分析
偶氮二异丁腈(AIBN,保留时间3.77min)是高分子固化中使用的重要聚合引发剂,在260℃的逸出气体中能够明显检出;其他主要检出成分中无明确对应引发剂的成分,因此该光刻胶的引发剂应为单纯的AIBN;
在各温度点钟均可检出的1-甲氧基-2-乙酰氧基丙烷(保留时间3.03min),是光刻胶样品较常使用的溶剂;
在各温度点中均可检出的蒎烯/蒎烯同系物/蒎烯异构体,来源于异冰片酯类物质在质谱EI源轰击下的碎裂;
正丁醇(保留时间2.37min)在260℃的逸出气体中未明显检出,而在更高温采集的气体中均有检出。考虑到丙烯酸丁酯(保留时间3.23min)以及甲基丙烯酸丁酯(保留时间3.85min)在更高温气体中的检出,可以判定正丁醇并非来自于溶剂,而是来自于丁酯类物质的碎裂;
在高温区(>460℃)检出的对羟基乙苯/对羟基异丙苯/对羟基苯乙烯,通常来自于苯丙烯。苯丙烯是一些光刻胶材料中常用的单体;
二苯乙二酮(保留时间13.67min)是光刻胶类样品使用的光感剂之一,在各温度点以原始形态及缩酮形态(二甲醇缩二苯乙二酮,保留时间14.34min)检出。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对该样品的组成提出定性判断
聚合单体类别1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该类单体在各种碎裂模式中产生: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正丁醇、蒎烯及其各类同分异构体等;
聚合单体类别2
苯丙烯;在各种碎裂模式中产生:对羟基异丙苯、对羟基苯乙烯、对羟基乙苯;
引发剂
偶氮二异丁腈(AIBN);
光感剂
二苯乙二酮;对应产物中的二苯乙二酮及二甲醇缩二苯乙二酮;
溶剂
1-甲氧基-2-乙酰氧基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