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备启动与参数设置
1、安装调试
将设备置于通风干燥处,检查管路连接是否密封(尤其注意进水阀、排水阀及电源接口)。
首次开机前需进行系统冲洗:开启进水阀,低流量运行15-30分钟,排出管道内杂质。
2、参数配置
设置进水温度(建议20-30℃)、高压泵压力(1.0-1.5MPa)与电导率报警阈值(≤10μs/cm)。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水质模式(如超纯水或去离子水),并设定产水流量。
二、运行操作流程
1、预处理阶段
原水依次通过三级过滤:
砂滤器:去除悬浮颗粒物(粒径>50μm);
活性炭滤芯:吸附余氯及有机物;
软化树脂:降低钙镁离子浓度,防止反渗透膜结垢。
预处理后需通过5μm精密过滤器,操作时先排尽管道空气再开启出水阀。
2、核心净化阶段
反渗透系统:启动高压泵后,先在0.5MPa低压下运行2-3分钟冲洗膜元件,随后逐步调整浓水阀将压力升至1.0-1.5MPa,控制淡水回收率≤75%。
EDI电去离子:通电后通过离子交换膜与直流电场持续脱盐,确保产水电阻率≥15MΩ·cm。
后处理灭菌:采用紫外灯(254nm)杀灭微生物,配合0.22μm终端超滤膜截留细菌及微粒。
3、取水规范
使用前监测水质指标(电阻率、TOC、微生物),达标后方可取水;
取水口需酒精擦拭消毒,通过无菌枪头或专用阀门接水,避免触碰容器内部;
取水后立即关闭出水阀,缩短管路暴露时间。
三、维护与故障处理
1、耗材更换
预处理滤芯(PP棉/活性炭)每3-6个月更换,反渗透膜每2-3年更换,EDI模块每年专业清洗。
2、系统消毒
每周使用0.1%过氧乙酸循环管路30分钟,每月启用臭氧发生器杀菌(浓度0.2-0.5ppm)。
3、故障应对
水质下降:检查滤芯寿命或EDI电流是否异常,必要时更换耗材;
设备不出水:排查进水压力不足、管路堵塞或电源故障。
四、关键操作原则
1、水质监控:每次取水前检测电阻率(≥15MΩ·cm)和微生物(≤1CFU/mL);
2、即取即用:避免存储超24小时,长期储存需启用循环系统(流速≥0.8m/s);
3、异常停机:长期停用需排空水箱并关闭电源,重启前彻底冲洗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