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医药出口又见高增长,然而“回暖”的形容却与今年医药出口态势背后日趋严峻的产业环境相悖。在保持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升值、环保力度加大、技术贸易壁垒等一系列压力,如影随形地持续影响着未来的医药出口形势。
今年以来,出口退税率下调和人民币升值增加了出口型企业的经营成本,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在市场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10月30日,商务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对出口企业的环境监管,以求制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出口行为;紧接着,国家环保总局又挂网征求对《
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五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意见,而这一针对
制药工业发布的排污标准,将CCD的排放限值定在了的高度,甚至已经超出目前zui高水平限值。
上述信息表明,政府各部门在落实“用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心、力度和速度将是的,如何解决在产业格局的调整中抢占一席之地和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这对矛盾,如何以科技创新、工艺改革为突破口,走绿色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摆在医药出口企业,尤其是大宗原料药生产企业面前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原料药中间体在世界
制药工业中的影响和重要性不断提升,世界医药工业的加工和采购重心已经倾向中国。目前,国内药企的委托加工项目日趋扩大,为行业增加了活力。欧美日原料药和中间体转移到中国生产早已成为事实,转移生产和委托加工不仅带来了订单和利润,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我国的行业规则、设备、环保标准和标准等与世界标准进一步接轨。
从化和完整产业链角度来看,这些变化给予中国医药企业发展机会的同时,世界市场风险亦转嫁而来。然而,目前中国的医药出口仍然仅以“战术”角度思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使得国内出口企业显得尤为被动,这势必要求其今后必须站在战略高度上,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创新思路找出跨越*壁垒的根本办法,为持续发展提前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