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原料药机械|制剂机械|药品包装机械|制冷机械|饮片机械|仪器仪表|制药用水/气设备|通用机械

技术中心

制药网>技术中心>技术文章列表>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新药研发 把同类进口药“挤”出中国

来源:   2008年03月27日 11:43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尤启冬和他的团队从新药研制“zui源头”下手——新药研制是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研究发现具有药理作用的分子,是新药研制中zui源头的一步。尤启冬和他的团队,承担的正是这“zui源头”的工作。这是个外人看来异常枯燥冗长的科研过程,但尤启冬一直乐在其中。昨天,尤启冬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创新,从‘zui源头’下手” 
    1995年,赴英国攻读博士后的尤启冬,回到中国药科大学工作的*件事,就是组建一支创新药物研究团队。 
    一个新药,自研究至生产,开发周期平均10至15年。尤启冬说,搞科研,离不开创新这个灵魂。新药研制在“zui源头”设计合成化合物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大海捞针”般寻找有效化合物的传统方法,早已不能满足需要。尤启冬和他的团队在科研过程中,通过分子生物学等新兴技术,运用高科技手段自行分析、设计有效化合物,取得了不小的成效。近年来,尤启冬主持的科研成果申请国家发明33项,其中已*11项。 
    “我们研制的新药,把同类进口药挤出中国市场” 
    尤启冬至今还记得在国外听到的那句话——“中国人10年内不可能做出这个药。” 
    “这个药”指的是一种治疗肺癌的进口药。那是在1996年,尤启冬和他的团队开始针对这类药物进行研究。一开始,能够合成这一药物的原料一直找不到。尤启冬带领研究人员另辟蹊径,以价比黄金的中药“长春碱”为原料,经过反复探索和尝试,终于研制出国家新药——“长春瑞滨”。 
    “长春瑞滨”上市后的价格只是同类进口药的十分之一,药效却没有任何差别,几年内便迅速将高价进口药挤出了国内市场。以为中国人只能依赖进口药的国外药商,也对尤启冬伸出了大拇指。 
    13年来,除了“长春瑞滨”,尤启冬和他的团队还研发出抗肿瘤药物伊立替康、局部麻醉药物盐酸阿替卡因等新药,并取得国家新药证书。另有“国家一类抗肿瘤药物藤黄酸”等3个创新药物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从‘仿’到‘创’,关键在idea” 
    采访中,尤启冬对国内新药研发的“仿制”现象并不避讳。目前我国生产的绝大多数药品均系仿制,而我国自行设计创制的新药,据统计先后曾有100余种,但能大量生产供应市场的一线药物很少,更遗憾的是,迄今还没有一个新药能在国外注册,进入市场。尤启冬说,鉴于此,我国的新药开发一定要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回国10多年,明显感觉国内外的学术氛围越来越接近,国内的科研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但尤启冬说,科研人员的“idea”,即理念、思想、灵感等,与国外人才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我国新药研制要实现从“仿”到“创”的改变,关键在于科研人员的“idea”。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尤启冬和他的团队,近年来先后完成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重点项目10多项。他说:“国内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的‘春天’才刚刚到来。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尤启冬和他的团队从新药研制“zui源头”下手——新药研制是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研究发现具有药理作用的分子,是新药研制中zui源头的一步。尤启冬和他的团队,承担的正是这“zui源头”的工作。这是个外人看来异常枯燥冗长的科研过程,但尤启冬一直乐在其中。昨天,尤启冬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创新,从‘zui源头’下手” 
    1995年,赴英国攻读博士后的尤启冬,回到中国药科大学工作的*件事,就是组建一支创新药物研究团队。 
    一个新药,自研究至生产,开发周期平均10至15年。尤启冬说,搞科研,离不开创新这个灵魂。新药研制在“zui源头”设计合成化合物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大海捞针”般寻找有效化合物的传统方法,早已不能满足需要。尤启冬和他的团队在科研过程中,通过分子生物学等新兴技术,运用高科技手段自行分析、设计有效化合物,取得了不小的成效。近年来,尤启冬主持的科研成果申请国家发明33项,其中已*11项。 
    “我们研制的新药,把同类进口药挤出中国市场” 
    尤启冬至今还记得在国外听到的那句话——“中国人10年内不可能做出这个药。” 
    “这个药”指的是一种治疗肺癌的进口药。那是在1996年,尤启冬和他的团队开始针对这类药物进行研究。一开始,能够合成这一药物的原料一直找不到。尤启冬带领研究人员另辟蹊径,以价比黄金的中药“长春碱”为原料,经过反复探索和尝试,终于研制出国家新药——“长春瑞滨”。 
    “长春瑞滨”上市后的价格只是同类进口药的十分之一,药效却没有任何差别,几年内便迅速将高价进口药挤出了国内市场。以为中国人只能依赖进口药的国外药商,也对尤启冬伸出了大拇指。 
    13年来,除了“长春瑞滨”,尤启冬和他的团队还研发出抗肿瘤药物伊立替康、局部麻醉药物盐酸阿替卡因等新药,并取得国家新药证书。另有“国家一类抗肿瘤药物藤黄酸”等3个创新药物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尤启冬和他的团队从新药研制“zui源头”下手——新药研制是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研究发现具有药理作用的分子,是新药研制中zui源头的一步。尤启冬和他的团队,承担的正是这“zui源头”的工作。这是个外人看来异常枯燥冗长的科研过程,但尤启冬一直乐在其中。昨天,尤启冬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创新,从‘zui源头’下手” 
    1995年,赴英国攻读博士后的尤启冬,回到中国药科大学工作的*件事,就是组建一支创新药物研究团队。 
    一个新药,自研究至生产,开发周期平均10至15年。尤启冬说,搞科研,离不开创新这个灵魂。新药研制在“zui源头”设计合成化合物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大海捞针”般寻找有效化合物的传统方法,早已不能满足需要。尤启冬和他的团队在科研过程中,通过分子生物学等新兴技术,运用高科技手段自行分析、设计有效化合物,取得了不小的成效。近年来,尤启冬主持的科研成果申请国家发明33项,其中已*11项。 
    “我们研制的新药,把同类进口药挤出中国市场” 
    尤启冬至今还记得在国外听到的那句话——“中国人10年内不可能做出这个药。” 
    “这个药”指的是一种治疗肺癌的进口药。那是在1996年,尤启冬和他的团队开始针对这类药物进行研究。一开始,能够合成这一药物的原料一直找不到。尤启冬带领研究人员另辟蹊径,以价比黄金的中药“长春碱”为原料,经过反复探索和尝试,终于研制出国家新药——“长春瑞滨”。 
    “长春瑞滨”上市后的价格只是同类进口药的十分之一,药效却没有任何差别,几年内便迅速将高价进口药挤出了国内市场。以为中国人只能依赖进口药的国外药商,也对尤启冬伸出了大拇指。 
    13年来,除了“长春瑞滨”,尤启冬和他的团队还研发出抗肿瘤药物伊立替康、局部麻醉药物盐酸阿替卡因等新药,并取得国家新药证书。另有“国家一类抗肿瘤药物藤黄酸”等3个创新药物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人物小传】尤启冬,药物化学博士,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至今,获得国家11项,研制出国家新药4种,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其中SCI论文56篇。出版专著、教材等15部。2001年、2002年、2006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感言】作为一名大学教授,肩负教学和科研双重重任,科研攻关和教书育人都需要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奋发向上的精神,但都离不开“创新”这个灵魂。——尤启冬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制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制药网,https://www.zy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