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原料药机械|制剂机械|药品包装机械|制冷机械|饮片机械|仪器仪表|制药用水/气设备|通用机械

技术中心

制药网>技术中心>技术文章列表>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陆续失效 大药企面临有严峻危机

来源:   2008年05月15日 14:19  

                        陆续失效 大药企面临有严峻危机
雷曼兄弟公司医疗保健主管AlexisdeRosnay表示,2011年,制药行业将出现负增长,这将是有史以来的*次。这枚定时炸弹无疑将让制药行业寝食难安。 
    由于未来的收入来源受到产品研发线萎缩、仿制药竞争加剧以及品牌药陆续失效的威胁,规模zui大的制药企业正面临着几十年来zui为严峻的危机
超大规模并购无为 
    事实上,为摆脱困境,制药行业在多年以前就开始着手应对这些问题,一大解决办法就是寻求实施大规模的合并和收购行动。 
    比如,阿斯利康公司脱胎于1999年的一项总额为520亿英镑的合并交易;而GSK公司则起源于2001年的一项总额达到1200亿英镑的合并交易;2003年,辉瑞以530亿美元收购了法玛西亚;赛诺菲-安万特则由2004年的一项640亿美元的合并交易组建而成。 
    但是,强强联合战略并没有给股东们带来更大的利益。虽然成本开支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但新药开发却迟迟没有产生*的效果。 
    美林公司的医疗保健主管RichardGirling表示,问题基本不在于公司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制药企业对个别产品的依赖性太强,这种情况由于制药公司多年来缺乏创新产品而更加严重。 
    未来几年中,随着品牌产品以更快的速度失去保护,而可以*其销白的新重磅炸弹药物难觅踪影,制药行业的这种痛苦将会加剧。 
    仅仅是在美国,2006年销售额合计达到620亿美元的品牌药将在2008~2012年之间失去保护。 
    今年,GSK的癫痫治疗药物Lamictal将失去保护,强生将失去精神分裂症药物Risperdal的,而默沙东拥有的Lamictal也将失效。到2012年,阿斯利康的思瑞康(Seroquel)和GSK的文迪亚都将进入失效榜单。 
    受到zui严重打击的制药企业或许将是辉瑞。该公司用来降胆固醇的重磅炸弹药物立普妥将于2010年失去保护。立普妥占辉瑞销售收入的比例几乎达到三分之一,占其利润的份额超过40%。 
    多元化战略探路 
    有迹象显示,制药公司已经开始认识到,要想摆脱新重磅炸弹药物缺乏的困境,就有必要通过全新的途径实施公司间的交易行动。 
    黑石集团并购主管JohnStudzinski表示,大型药企在审视它们的产品研发线时变得更加诚实,从宏观层面来看,制药公司的业绩增长平缓给它们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促使它们对合并和整合战略再一次进行评价,来自医药新闻网。 
    好几家大型制药公司已经作出选择,将关注点放在对生物科技公司的收购上,作为抵消其利润流失的一种办法。 
    这也是阿斯利康决定采取的一个发展战略。例如,阿斯利康公司投入15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生物科技企业Medimmune公司,以帮助开发新的产品。 
    同样,英国Shire公司收购了美国NewRiver公司,一举获得了后者的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治疗药物Vyvanse,以取代Shire公司的一支老药AdderallXR。 
    但是,收购生物科技公司已经被证明将会大大稀释大型药企的利润,这迫使大型药企想方设法多元化介入专业疾病治疗、医疗器械以及药物开发技术领域。 
    比如,诺华一直在关注肿瘤学市场,而强生已经在医疗器械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其中包括让堵塞的动脉保持畅通的冠状动脉支架;罗氏以1.6亿美元收购了英国生物科技企业Piramed,以进一步增强其肿瘤和关节炎相关产品实力,来自医药新闻网。 
    其他公司则力争在更具活力的消费者保健品领域里建立起自己的优势。例如,上个月诺华公司以390亿美元收购了雀巢公司设在美国的眼科专业药厂Alcon77%的股份。 
    AlexisdeRosnay表示,在困难时期实施多元化战略将是一条很好的发展途径,GSK和诺华无疑在这方面作出了表率。 
    制药公司还逐渐认识到,如果它们想要重塑形象,对研发部门进行*的改革很有必要。 
    AlexisdeRosnay说,管理层已经zui终意识到,研发规模庞大并不意味着研发产品线的强大,对一位直面市场的CEO来说,它必须正视这种现实,改革研发部门。

核心关键词:

相关文章:智能仪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发展趋势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GMP认证公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制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制药网,https://www.zy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