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PMEC China2024

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制药网>资讯中心>市场分析

淘汰赛猛烈升级,仿制药企业都在“抢时间”

2018年11月22日 14:14:34来源:中国制药网点击量:38920

下载制药通APP
随时订阅专业资讯

分享

    分享:

评论

  【中国制药网 市场分析】我国目前已成为用药大国,并且增速远远高于行业整体水平,仿制药市场空间巨大。而根据《中国仿制药蓝皮书(2017版)》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当前仿制药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1万亿元,预计至2020年达到1.4万亿。

虽然仿制药市场空间巨大,但目前仿制药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按计划,全国289种纳入基本药物目录的口服固体制剂应在2018年年底完成一致性评价,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册。所谓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就是要求仿制药在质量与药效上达到与原研药一致的水平。

笔者了解到,目前仿制药企业的现状就是抢时间,竭力冲刺“一致性评价”。据悉,仅10月29日、10月30日两天时间,就有山东新华制药等5家药企进行了一致性评价申报。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一要抢在国家审批“大限”之前,二要抢在竞争对手之前。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化学药企业(含原料药和制剂)在2200家左右,生物制品企业大约在900家左右,合计在3000家左右。预计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完成后,乐观估计我国化学要企业和生物企业总数将会剩下1000家左右,甚至是500-600家。

随着时间的流逝,仿制药企业淘汰赛不断升级。上海、陕西、江苏、宁夏、内蒙、辽宁、山西、湖北、浙江、青海等省(市、自治区)已经发布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采购的具体方案或意见。

业内对此预期,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各项政策的推行,未来无法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将迎来更加猛烈的市场洗牌。低价,或将成为仿制药下一个淘汰赛点。

低价就要求仿制药企业生产的药品既要保证质量,又要在价格上令人满意。但长期以来,我国仿制药整体水平偏低,安全无效药比比皆是,也是不争的事实。

业内人士表示,以往,由于国内企业研发投入少,辅料质量不过关,以及历史原因等,仿制药质量、安全性远不如原研药,无法实现临床替代,本应该大幅降价的过期进口药,却价格居高不下。不过近几年,尽管仿制药质量和疗效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与以往相比则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根据Insight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相比2017年,一致性评价标准仿制药、国外已上市同步申请国内上市的仿制药,进入“绿色通道”的数量有较大增长。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越来越多仿制药上市,国产药的质量将有质的飞跃,而这也将直接导致大批药品——包括原研药和劣质仿制药的退市。而对于国内市场而言,不符合低价要求的产品,乃至企业也将避免不了被淘汰的命运。

此外,对于一致性评价审批的大门在今年年底会不会关闭,业内人士预测将不会关闭,很有可能根据整体审批情况予以宽限。接近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人士则表示,现在食药监局对于一致性评价工作尚未作出新的安排,会依然按照此前已经公布的政策执行。

也有专家学者表示,未来药品分类管理、医保支付标准定价等多项政策的落实,都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息息相关,因而推进也刻不容缓。可以肯定的是,仿制药企业越早通过一致性评价对自身的好处将越大,至于审批大门会不会关闭还需静待有关部门的通知和安排。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制药网https://www.zy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制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QQ

咨询中心

广告咨询QQ:652787579

展会合作QQ:357275273

官方微信发布询价建议反馈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