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提取物
莪术,别称莪药、莪茂、青姜、黑心姜、姜黄,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卵圆形块状,侧面有圆柱状的横走分枝,根系细长,末端膨大成长卵形块状。叶片长圆状椭圆形或狭卵形,长13~24厘米,宽7~11厘米,叶脉中部具紫色晕;叶柄长约为叶片的1/3,下延成鞘,叶耳形小。圆柱状穗状花序,长约14厘米,具总梗,花密;苞片卵圆形,顶端苞片扩展,亮红色,腋内无花;花萼白色,具3钝齿;花冠裂片3,上面1片较大,顶端略成兜状,唇瓣圆形,淡黄色,先端3浅圆裂,中间裂瓣先端微缺。蒴果卵状三角形,光滑。种子长圆形。具假种皮。花期3~5月。
莪术 é zhú
莪术(《医学入门》),又名:山姜黄、绿姜。
出处:《药性论》。
基原:本品为单子叶植物姜科Zingiberaceae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Val. ,或温郁金(又称温莪术)C. wenyujinY. H. Chen et C. Ling ,广西莪术(又称桂莪术)C.kwangsiensisS. lee et C. F. Liang 的干燥根茎。
莪术提取物 植物形态:
野生于山间或村边林下草地。分布福建、广东、广西、浙江、中国台湾、云南、四川等地。?
莪术,别名蓝心姜、黑心姜、姜七。多年生草本,全株光滑无毛。叶椭圆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5~60cm,宽10~15cm,中部常有紫班;叶柄较叶片为长。花茎由根茎单独发出,常先叶而生;穗状花序长约15cm;苞片多数,下部的绿色,缨部的紫色;花萼白色,顶端3裂;花冠黄色,裂片3,不等大;侧生退化雄蕊小;唇瓣黄色,顶端微缺;药隔基部具叉开的矩。蒴果狼状三角形。花期3~5月。
生于山谷、溪旁及林边等的阴湿处。主产广西、四川。
【其他名称】篷莪荗、篷莪、蓬术、羌七、广术、黑心姜、文术、山姜黄、绿姜。
【拉丁 名】Rhizoma Curcumae Curcuma zedoaria(Berg.) Rosc.
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有时已除去。皮层散有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中柱较宽,维管束外韧型,散在,沿中柱鞘部位的维管束较小,排列较密。薄壁细胞充满糊化的淀粉粒团块,薄壁莪术根茎组织中有含金黄色油状物的细胞散在。
【含量测定】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D)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5% (ml/g)。
【功能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燀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
【摘录】《中国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