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坏死因子TNF 恶液质素
肿瘤坏死因子TNF 恶液质素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恶液质素
TNF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产生。
1985年Shalaby把巨噬细胞产生的TNF命名为TNF-α,把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命名为TNF-β。
虽然TNF-α与TNF-β仅有约30%的同源性,但它们却拥有共同的受体。TNFα的生物学活性占TNF总活性的70 %~95 %,
因此目前常说的TNF多指TNF-α。1984年TNF基因的克隆开辟了临床试验的时代,是个用于肿瘤生物疗法的细胞因子,
但因其缺少靶向性且有严重的副作用,目前仅用于局部治疗。
别名:
巨噬细胞毒素(Macrophage cytotoxin)
坏死素(Necrosin)
细胞毒素(Cytotoxin)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出血因子(Hemorrhagic factor)
巨噬细胞毒性因子(Macrophage cytotoxic factor)
分化诱导因子(Differentiation-inducing factor)
来源:巨噬细胞(Macrophages)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T淋巴细胞(T-lymphoblastoid Cells)
B淋巴细胞(B-lymphoblastoid Cells)等
TNF基因特点
人类TNF-α基因于1985年成功克隆,定位于6p21.4,长约3.6 kbp,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紧密连锁位于HLA-B 和 HLA-C2 位点之间的 MHC3 类基因区内,由TNFA和TNFB组成,分别编码TNFα和TNFβ。
TNF蛋白特性
人TNF-α前体由233个氨基酸组成(26 kDa),其中包含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
浓度:>1 mg/ml
性状:本品溶于0.02M pH7.5PB溶液中
特点:免疫原性较强适合作为单多抗制备的免疫原,同时也可作为标准品
复溶:使用实验要求的缓冲液稀释。分装后,应-20℃以下保存,切勿反复冻融。
储存: 4度,或-20度 。
运输:4度,或干冰。
温馨提示:本产品只能用于科学研究和动物试验,不可用于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