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PMEC China2024

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制药网>资讯中心>编辑视点

医改未来应协同推进四个关键领域

2015年03月25日 10:19:57来源:中国制药网点击量:4922

下载制药通APP
随时订阅专业资讯

分享

    分享:

评论

  导读:2009年,中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过几年的努力,医改取得显著进展,但是困扰医药卫生体制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针对中国医药卫生体制面临的主要矛盾,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组织中外方12个专家团队,从人口健康趋势、健康促进模式、可持续性筹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医药和医疗服务创新以及环境健康风险六个专题展开研究,并赴中国国内多地和美国、瑞士、德国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未来方向和关键领域。
  
  “新阶段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应继续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为主要目标,确立以大健康为导向的发展方向,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效率,合理控制卫生费用,努力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维护人民的健康权益。”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显示。
  
  具体而言,未来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应协同推进四个关键领域:确立以大健康管理为导向的医药卫生体制;提升基层及医院系统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和效率,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努力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卫生筹资水平,调整卫生筹资结构和投入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保险和支付领域的深入改革;鼓励医疗领域科技创新,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质量和效率。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例数高达90万例,部分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态势。围产期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由2000年的109.79/万上升到2011年的153.23/万。“这对于家庭、整个社会都是非常沉重的负担,而这点是完全可以防止的。”卢迈说。
  
  卢迈表示,出生缺陷、残疾和失能已经逐渐成为影响我国人口健康的重大问题,医药卫生体制向大健康管理转变,需要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关注人的健康。在他看来,有五个方面特别值得注意:围孕期、婴幼儿的营养、青年时期由于工作环境、工伤、车祸等造成的健康损害、老年人口的保健以及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在健康数据的采集和利用方面比较薄弱,应该重视信息支撑在决策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建立大数据平台下高质量的疾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系统和死因监测系统。在控制主要慢性病方面,建议设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糖尿病国家重大疾病防控专项,同时全社会要提倡控烟、减盐、改善膳食和增加身体活动以及减少有害饮酒。”李志新说。
  
  于保荣建议,在提高中国医疗服务提供体系能力的路径方面,未来的医改需要在管理体制上划分政府与市场职责,在运行机制上解除对公立卫生机构的种种束缚,而在具体操作上尽可能多用经济和信息手段。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制药网https://www.zy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制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

咨询中心

广告咨询QQ:652787579

展会合作QQ:357275273

官方微信发布询价建议反馈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