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PMEC China2024

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制药网>资讯中心>编辑视点

中成药命名引担忧 药企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2017年03月14日 16:16:11来源:中国制药网点击量:32977

下载制药通APP
随时订阅专业资讯

分享

    分享:

评论

  【中国制药网 编辑视点】自1月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以来,业内讨论的热度持续升温。对于市场上已有的中成药,意见稿提出,该指导原则不仅适用于中药新药的命名,也适用于规范原有中成药的不规范命名。对于沿用已久的药名,如必须改动,可列出其曾用名作为过渡。

小儿咳喘灵、强力枇杷露……这些耳熟能详的药名或将改头换面。老药涉及方面有多广?据悉,光名字中含有“灵”字的药品就有2000多个。多家上市药企的药品或涉及改名,包括同仁堂、贵州百灵、中新药业、华润三九、天目药业、神威药业等。这些老牌药企将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负担。

 

(中成药命名引担忧 药企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观点不一 中成药如何命名引担忧

新规一出,业内便引起热议,不少专家学者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就中成药命名新规发表了看法。曹洪欣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以“新药新办法、老药老办法”的原则,完善《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并循序渐进,逐步推行。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顺天德中医医院院长王承德则认为,中成药大面积改名将加重企业和老百姓的负担,“一刀切”式的规范可能会掀起一轮“起名大战”。“规范命名应着眼于制度、监管漏洞的修复,对现存问题的解决,绝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王承德强调。

食药监总局药化注册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中成药命名新规的出台,重点是清理带有明示或暗示疗效成分、存在低俗迷信的中成药名称。药品名称作为药品标准的一部分,是药品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规范,严格管理,不能给公众造成误导。药品名称不能明示或暗示疗效,是药品名称的基本要求。

那药品的名字到底该怎么改?若按照意见稿中的要求改,一些人士表达了担忧。一个担忧是在于社会成本。有人认为,换名就是换牌子,一旦改名,损失难以用金钱估算。而除了药材产业的成本,消费者也要付出代价,相应的认识成本也增加了。另一个担忧就是认知混乱。一些名字,改了之后,反而会导致模糊甚至混乱。救心丸也好、风油精也罢,都知道怎么用,如若改了名字会不会更加乱?

中成药重新命名 药企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有执业药师指出,虽说按化药的命名原则来规范中成药的名称不现实也不科学,但一些过分夸大功效的产品确实有诱导患者的嫌疑,因此规范这些中成药的名称非常必要。那么,面对中成药重新命名的现状,药企该如何采取应对措施?

药品的重新命名将对老品牌所沉淀的客户群和声誉产生影响,因此,老百姓大药房原董事长办公室副主任龙娟建议药企们在孕育新品牌时可考虑三个方面。首先,若老品牌已积累了一定的度,在新品牌确定方向时,可以将新品牌与老品牌联系起来。

其次,升级产品品质、创新产品包装,综合运用各种营销策略让品牌新的定位被消费者感知到。后就是利用“互联网+”的精神来实现消费的不断升级。例如O2O、多渠道、全渠道覆盖等,运用各种方式连接到可能的消费者。龙娟还特别指出,这个渠道不仅仅包含销售渠道,也包含信息的传播渠道,要学会研究消费者24小时的生活状态。

  结语:

产品的名字对药企是很重要,但当前市场上,夸大药品疗效、不规范命名误导消费者的现象较为严重。为了整治这种现象,食药监出台了中成药重新命名的新规。而面对这种现状,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给药企带来损失,但药企仍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药企可以把这次改名当成一个品牌升级的机会,在优化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品牌价值,让新的品牌焕发无限的生命力。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制药网https://www.zy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制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

咨询中心

广告咨询QQ:652787579

展会合作QQ:357275273

官方微信发布询价建议反馈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