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注射级蛋黄卵磷脂药用与大豆磷脂区别
大豆卵磷脂的一般组成是:磷脂酰胆碱PC(卵磷脂)25-32%、磷脂酰乙醇胺PE(脑磷脂)15-22%、磷脂酰肌醇PI(肌醇磷脂)15%左右、磷脂酰甘油PG(神经鞘磷脂)16%左右、磷脂酸PA4%左右、其他磷脂8%左右。蛋黄卵磷脂的一般组成是:磷脂酰胆碱高达70%,磷脂酰肌醇只有0.6%。不含:磷脂酸、磷脂酰丝氨酸、N-酰基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
区别二:脂肪酸组成不同
蛋黄磷脂和大豆磷脂配位的脂肪酸不同:在蛋黄磷脂中R1几乎是饱和脂肪酸,R2通常是不饱和脂肪酸,而大豆卵磷脂R1和R2是饱和酸和不饱和酸混合配位。蛋黄磷脂的脂肪酸组分大多为棕榈酸、油酸,其次为硬脂酸、亚油酸,并且还含有微量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等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奇数碳脂肪酸(如十七烷酸)等;大豆磷脂中亚油酸约占50%,几乎不含C20以上的脂肪酸
注射级蛋黄卵磷脂药用与大豆磷脂区别
【性状】本品为乳白色或淡黄色粉末状或蜡状固体;具有轻微的特臭。
本品在乙醇、乙、三或石油醚(沸程40~60℃)中溶解,在丙酮和水中几乎不溶。
酸值 本品的酸值(通则0713)应不大于20.0。
碘值 本品的碘值(通则0713)应为60~73。
过氧化值 取本品2.0g,精密称定,置250ml碘瓶中,依法测定(通则0713),过氧化值应不大于3.0。
皂化值 本品的皂化值(通则0713)应为195~212。
【鉴别】(1)取本品0.1g,置坩埚中,加碳酸钠-碳酸钾(2:1)3g,混匀,微火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取鉴别(1)项下遗留的残渣约100mg,缓缓灼烧至炭化物全部消失,放冷,加水30ml,微热使残渣溶解,滤过,滤液置试管中,滴加硫酸至无气泡产生,再加硫酸4滴,加钼酸钾少许,加热,应呈黄绿色。
(3)在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