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药用级大豆油化学性质
大豆油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物理化学性质:大豆油是一种黄色至淡棕色的液体,主要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其密度为0.917 g/mL at 25 °C,闪点大于230 °F,外观性状为油状,颜色从无色到黄色不等。大豆油在常温下稳定,需贮存于阴凉干燥处12。
化学成分:大豆油主要由各种脂肪酸酯组成,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酯的含量最多,分别为48%~58%和19%~30%3。此外,大豆油还含有维生素E、甾醇(如豆甾醇)、磷脂等成分4。
化学性质:大豆油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氧化,因此可以长时间保存。其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摩擦系数,减少磨损和能源消耗,同时对环境友好,不会产生有害物质5。大豆油还具有高热值、高氧化稳定性、低挥发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特点5。
应用领域:大豆油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在生物燃料领域,大豆油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生物柴油,这种燃料可再生且对环境和健康无害5。在润滑剂领域,大豆油可以用于机械设备和汽车零部件的润滑,减少摩擦和磨损5。此外,大豆油还可以作为树脂的原料,用于电子和包装等领
药用级大豆油化学性质
【检查】 不皂化物 取本品5.0g,依法测定(通则0713),不皂化物不得过1.0%。
棉籽油 取本品5ml,置试管中,加1%硫黄的二硫化碳溶液与戊醇的等容混合液5ml,置饱和氯化钠水浴中,注意缓缓加热至泡沫停止(除去二硫化碳),继续加热15分钟,不得显红色。
水分 取本品,以无水甲醇-癸醇(1∶1)为溶剂,照水分测定法(通则0832第一法1)测定,含水分不得过0.1%。
重金属 取本品4.0g,置50ml瓷蒸发皿中,加硫酸4ml,混匀,缓缓加热至硫酸除尽后,加硝酸2ml与硫酸5滴,小火加热至氧化氮气除尽后,在500~600℃炽灼使灰化,放冷,依法检查(通则0821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五。
砷盐 取本品1.0g,加氢氧化钙1.0g,混合,加水少量,搅拌均匀,干燥后,先用小火灼烧使炭化,再在500~600℃炽灼使灰化,放冷,加盐酸5ml与水23ml,依法检查(通则0822第一法),应符合规定(0.0002%)。
脂肪酸组成 取本品0.1g,置50ml回流瓶中,加0.5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2ml,在65℃水浴中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加15%甲醇溶液2ml,在65℃水浴中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加正庚烷4ml,继续在65℃水浴中加热回流5分钟后,放冷,加饱和氯化钠溶液10ml洗涤,摇匀,静置使分层,取上层液,用水洗涤3次,每次2ml,上层液经无水硫酸钠干燥,作为供试品溶液;分别取肉豆蔻酸甲酯、棕榈酸甲酯、棕榈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亚麻酸甲酯、花生酸甲酯、二十碳烯酸甲酯、山嵛酸甲酯对照品,加正庚烷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上述对照品各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气相色谱法(通则0521)试验,以键合聚乙二醇(或极性相近)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为色谱柱,起始温度为230℃,维持11分钟,以每分钟5℃的速率升温至250℃,维持10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60℃,检测器温度为270℃。取对照品溶液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理论板数按亚油酸峰计算不低于5000,各色谱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取供试品溶液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含小于十四碳的饱和脂肪酸不得过0.1%,肉豆蔻酸不得过0.2%,棕榈酸应为9.0%~13.0%,棕榈油酸不得过0.3%,硬脂酸应为2.5%~5.0%,油酸应为17.0%~30.0%,亚油酸应为48.0%~58.0%,亚麻酸应为5.0%~11.0%,花生酸不得过1.0%,二十碳烯酸不得过1.0%,山嵛酸不得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