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原料药机械|制剂机械|药品包装机械|制冷机械|饮片机械|仪器仪表|制药用水/气设备|通用机械

技术中心

制药网>技术中心>技术文章列表>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单一降价不治本 医药工业急需宏观调控

来源:   2006年09月16日 08:35  
    目前,医疗可以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虽然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在几年内降低了几千种药品的价格,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并未根本好转,政府不满意,百姓不满意,一些医药企业更是惨淡经营。原因何在?  

    当前我国医药市场的混乱状况急需改变  

    一、以药养医扭曲医药市场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药养医的机制,从1989年开始,政府对医疗机构实行定额投入,医疗机构超支不补,节余留用,允许医疗机构销售药品时加价15%-20%作为补偿,同时允许医院通过各种形式的服务获取更多的收入,且收入可以与职工收入和福利挂钩。这一机制在当时国家财政经费不足的特殊情况下对弥补医院经费不足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财政支付能力已大大加强,但以药养医的机制始终没有变,医疗投入比例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2005年3万多亿的财政预算中仅有1200亿元用于医疗领域,不足4%,这个比例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远远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成员国进行的卫生体系的绩效评价中,中国卫生业绩综合评价列第144位,总体健康水平列第81位,人均卫生费用列第139位,社会内部经费分配的公平度列第188位,即倒数第四位。  

    “以药养医”的机制是造成目前医药市场混乱的根本原因。医院总收入的50%至70%是经营药品所形成的利润收入。卖高价药、开大处方、不合理用药和过度医疗设备检查是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以头孢曲松为例,企业出厂价仅占到医院零售价的14%。  

    药品流通环节不规范,批发零售中普遍存在高额折扣。利益驱动,使得价格越高、折扣越大,药品越好销售。由于药品产大于销,工商企业为从医院更多获得*,往往以高折扣甚至是回扣作为主要营销手段。因此,以药养医和供大于求是药品市场扭曲和看病贵的深层次原因。  

    二、市场不规范严重影响医药企业的正常发展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其商品属性是不可否认的,应通过规范的市场竞争促进其正常发展,但药品却面临一个严重不规范竞争的市场,因为我国药品消费总量的80%-85%来自医院,客观上形成了消费的终端不是患者而是医院。医院对药品消费的垄断性,使药品在医院的使用处于非正常竞争环境下。2004年,医药工业利润率大大低于全国工业利润率平均水平,医药商业更为困难,利润率不到0.6%,18个省市出现全省性亏损。没有合理的利润回报和再投入的能力,药品企业不可能正常发展。  

    药品价格虚高还在于不公平竞争  

    一、价格政策导致不公平竞争。进口药价格与国产药价格落差惊人。2004年以来,国家几次下调药品的零售价格,zui近一次国家对药品采取降价政策后,国内药企的品种价格普降60%以上,外资企业的药仅降价20%,外资企业的非药才降价25%左右。由于内外资企业药品价格的降幅有别,降价后两者间的价格差距进一步拉大。以头孢曲松为例,降价前同规格的国产仿制药定价为每支20元,而进口药罗氏芬的定价则为每支125元,两者之间的价格比为1:6。按照政策降价之后,国产仿制药的价格仅为每支10元,而罗氏芬为93.8元,两者之间的价格比为1:9。国内企业由于降价不仅失掉了大部分利润,也将丧失医院市场。价格的巨大差距和利益驱动使国产低价药反而竞争不过进口高价药品。 
在药品价格频频降低的同时,生产企业的成本却剧烈攀升,2004年以来,油价持续上涨使得成本上升压力一直困扰着医药企业,药品的原料如粮食、丙酮等产品价格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涨,再加上燃料以及运输费用的上升,成本上升对医药企业尤其是毛利率较低的企业形成了较大的压力。国产医药工业的获利空间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几乎被挤压殆尽,再投入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民族医药产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招标制度的不规范执行,加重了医药市场的恶性竞争。以同质低价为主要取向的药品招标,进一步强化了买方的垄断地位。哪个企业哪种药品中了标就有了区域的市场独占权,没有中标的企业则丧失了这一市场的进入资格,这一残酷现实加重了招标过程中价格的恶性竞争,中标药品为进入医院而产生的二次竞争和医药产品的多样性以及医生处方的灵活性又大大降低了中标产品的实际使用,出现了药品一中标就死的怪现象,招标制度的初衷也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医药工业发展急需国家宏观调控  

    药品价格改革的初衷是减轻人民群众的用药负担,但在医疗体制改革滞后,医疗市场环境没有得到*的大背景下,单一的降价政策收效甚微。一些医药企业的人士表示,无论是促进医药工业健康发展还是抑制药品价格虚高都急需国家宏观调控。  

    一、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投入的主要方向不是医院,而是城镇、农村医疗卫生保险体系的建设,扩大覆盖面,鼓励支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充分运用医疗保险对医院的监督机制,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使参保人员真正获得经济、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同时,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应付重大灾情、疫情。  

    二、调整税收政策。国家对医院开征药品经营增值税,建立药品价格的正向调节机制。改变目前药品价格越高医院获利越多的反向调节机制,堵塞由于税收政策的不完整造成的大量偷税漏税行为。  

    三、利用税收收入的增加部分实施有利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激励政策。比如用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医院与企业联合进行新药的临床研究;帮助民族医药企业开拓市场;制定促使医院增加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国产药品用药比例的激励政策。  

    四、关于价格政策。国家负责制定药品的定价政策,负责药物的定价和对医院执行药品价格政策的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把非药物价格放开,同时让内外资企业执行相同的价格政策。  

    五、充分利用政府采购机制,发展大型医药企业和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对医院直接供药。  

    六、加大对民族医药工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实施按项目分阶段的投入和补贴政策。医药行业属于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根据世界医药研发的平均水平,一个创新药物的研发成功,往往需要8年至10年的时间和3亿至5亿美元的投入。跨国公司的研发投入一般占到销售收入的15%至20%。而我国的医药企业平均水平大约仅有销售收入的1%左右,差距巨大。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投入机制是关系到民族医药能否赶上世界医药工业水平的重大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七、供大于求是产生恶性竞争的重要原因,重复建设是造成供大于求的主要原因。建议国家加强对医药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认真执行国家医药产业政策,提高医药市场准入门槛,有效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来源:中国医药123网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制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制药网,https://www.zy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