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预测,2006年,机械工业进出口总额将超过2700亿美元,出口将达到1350亿美元。机械工业对外贸易增长较快,结构进一步优化,进出口贸易基本实现平衡。
机械产品贸易逆差锐减的原因
据统计,2006年1~10月,我国机械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317.07亿美元,同比增长28.42%,已超过2005年全年的进出口总值(2228.67亿美元)。其中,出口1157.87亿美元,增长36.80%;进口1159.20亿美元,增长21.02%。外贸逆差大幅缩小,仅1.33亿美元,减幅达99.04%。
2006年,我国机械工业对外贸易呈现出如下特征:(1)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加;(2)一般贸易出口增长继续快于加工贸易;(3)外商投资企业及民营企业成为出口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4)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突出,成为出口增长的主力地带;(5)在传统大宗商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新兴出口产品发展形势良好。
据分析,世界经济和贸易保持较快增长,人民币对美元以外的主要货币相对贬值,既增加了市场对我国机械产品的需求,也提高了我国机械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2006年以来,美元对欧元汇率已下降了10.7%,美元对英镑、日元、瑞士法郎等货币也纷纷告跌。因而,人民币虽对美元出现了升值,但与其他贸易伙伴货币的比值却下跌。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机械工业企业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明显增强了。如工程机械企业,由于2004年、2005年国内市场增长减缓,不少企业迅速把目光转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对外市场营销工作,积极扩大出口,使过去的大幅度逆差转变为顺差。
机械工业外贸曾是全国外贸逆差户之一。2003年和2004年,机械工业贸易逆差分别高达313.84亿美元和365.7亿美元。贸易逆差不断缩小的原因,除前述拉动我国机械产品的国内外因素外,从深层次看,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1)一批价格竞争优势的生产能力已经形成。近年来,机械工业固定资产快速增长,形成了一大批以面向市场为目标的生产能力;我国税收、劳动力构成的成本低、性价比竞争优势。(2)产能迅速扩张,许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提高,不仅减少了进口,还大量走向市场。如工程机械产品,2004年,进口金额同比下降2.74%,2005年再降11.7%,而2004年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金额同比增长74.6%,2005年再增62.0%,2006年1~9月同比增长67.94%。汽车及零部件、发电设备等也存在类似情况。(3)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机械产品出口快速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4)体制改革,外贸经营权逐步放开,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获得了出口经营权,给机械产品出口带来新的活力。
机械产品扩大出口仍有空间
虽然我国外贸出口发展迅速,但内需仍是机械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2006年1~10月,在机械工业的销售额中,市场占16.39%,与西方工业国家机械产品市场占40%~70%的出口比重相比,我国机械产品出口比重不算高,还有扩充空间。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有关专家表示,机械工业本应该是大出大进的,扩大进口*技术和装备,只要不重复引进,只要有利于国家技术进步,有助于机械工业水平提高,还是必要的。扩大出口可以锻炼队伍,提高水平。世界工业国家都在尽量扩大机械产品的出口,中国也不能例外。
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业内人士认为,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外贸增长方式为转变的出口退税新政,有助于提升出口机械产品的层次和加工深度,有助于提高中国机械工业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1)一批机械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现行的13%提高到17%,上升4个百分点,提高了30.77%,这将降低产品的出口成本,为扩大出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退税政策为限制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性产品出口,降低或取消了部分产品的退税率,促进了有关产品的升级换代,如取消了铅酸蓄电池的退税,已经促使有关企业研发新一代胶体铅锌蓄电池。(3)部分短缺原材料降低出口退税率,有助于缓解这部分材料供应紧张的局面。抑制市场价格,有利于机械工业相关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总体来看,有利于机械工业外贸出口,相关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个新政扩大出口。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预测,2007年,我国机械工业仍将保持大出大进的外贸格局。全年进出口增速25%以上,进出口贸易仍能基本平衡。
机械工业保持“大出大进”格局
机械工业“大出大进”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业内专家认为,要保持这种格局的健康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建立健全重要机械产品出口预警机制,促进加工贸易升级,提高进口质量。对重要商品和主要市场的出口数量、金额、价格加强监测,引导出口企业合理调节出口增长节奏,避免过度价格竞争,避免打乱仗,减少贸易摩擦;积极执行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和限制类目录;提高出口贸易的质量和效益,积极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努力减少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高的产品出口;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要求,鼓励增加*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尽快发布《禁止和限制引进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重大产业技术目录》,制止不合理的重复引进进口。
2. 加快转变机械工业外贸增长方式。以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为重点,积极增强出口竞争力;在商务部的统一领导下,加大建立与完善自主品牌出口商品的力度,支持品牌出口商品的研发、展示、宣传;配合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鼓励自主性*产品、成套设备和附加值高的商品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