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原料药机械|制剂机械|药品包装机械|制冷机械|饮片机械|仪器仪表|制药用水/气设备|通用机械

技术中心

制药网>技术中心>技术文章列表>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超临界流体萃取佛手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来源:   2007年01月31日 10:16  
 
摘要:采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提取新鲜佛手和干佛手的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新鲜佛手挥发油的得率为16.2mL/kg,鉴定出34个组分,主成分为丁二醇,占16.28%;干佛手挥发油的得率为9.6mL/kg,分2个不同时段用不同的条件萃取,第1个时段鉴定出51个组分,第2个时段鉴定出40个组分,干佛手挥发油的主成分为5,7-二甲氧基香豆素,占19.49%.而且,干佛手第2个时段的挥发油中含有较多的中长链脂肪酸,总量达26.47%.
关键词:佛手;挥发油;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佛手(Bergamot)又称佛手柑、佛手香橼,为芸香科(Rutaceae)柑橘属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Noot.)Swingle)的果实.佛手原产印度,现在法国、意大利、德国和美国
都有广泛栽培.我国佛手的主要栽培地区有福建、广东、四川和浙江金华,其中以产自金华的佛手品质zui为优良,且果形奇异小巧,为观赏之上品.佛手成熟果实其味辛、苦,性温,具舒肝和胃、行气止痛、祛温化痰的功效, 同时还可与多种中药配伍,治疗肝郁气滞、肝胃不和、咳嗽多痰等疾病,是传统名贵的中药.
佛手的挥发油含量达16.0mL/kg,是重要的香料植物,在国外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中.佛手挥发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冷榨法、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萃取法、同步蒸馏-萃取法.近年来,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由于具有提取率高、选择性好、无溶剂残留、能有效地萃取热敏性及易氧化、易挥发性物质等优点而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SFE-CO2萃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和挥发油提取方面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特别在一些较为昂贵的油脂和挥发油的研究方面尤为突出.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应用于佛手挥发油的萃取,并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了用SFE-CO2技术萃取佛手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结果,以期为佛手挥发油的提取和分析提供新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美国Finnigan Voyager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江苏南通华安超临界萃取有限公司的超临界萃取装置;普通的粉碎机;绞肉机.新鲜佛手和干佛手购自金华花木市场,经郭水良研究员鉴定.
1.2 挥发油的超临界流体CO2萃取(1)新鲜佛手 佛手切碎、切细,再用绞肉机绞碎,然后萃取.萃取条件:温度5O℃ ,压力90Pa,收集挥发油.
(2)干佛手 先把干佛手剪成小块状,用粉碎机粉碎,再进行萃取.萃取条件:第1时段,压力100Pa,温度50℃,萃取1h;第2时段,压力100Pa,温度60℃,萃取1h.分别收集挥发油.
1.3 挥发油的测定条件
(1)色谱条件HP-S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m×0.25mm,膜厚0.25μm;载气He,流量1.0 mL/min;柱温50~300℃,保持10min;升温速度10℃/min,保持3min;汽化温度250℃;分流比为30:1.进样量为0.5μL.
(2)质谱条件 EI电离源,电离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00℃;倍增器电压400V;传输线温度250℃;质量范围41~450amu;分辨率1250;扫描时间0.5s/次.
2 结果与讨论
在上述条件下萃取得到佛手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鲜佛手16.2mL/kg,干佛手9.6mL/kg.
通过GC-MS分析,经质谱计算机谱库(NIST/EPA/NIH)检索和查阅文献,从新鲜佛手挥发油中鉴定出35个组分,占96.2%;干佛手挥发油共鉴定出75个组分,其中第1时段52个,占93.41%,第2时段40个,占94.70%.
从佛手挥发油的GC-MS分析可知,佛手挥发油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新鲜佛手和干佛手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由可知,新鲜佛手挥发油的主成分含量处于前6位的分别是:丁二醇、醋酸、1-甲基-4-(1-甲基乙烯基)-1,2-环己二醇、8-羟基里哪醇、a-异松油烯醇和1-甲基-4-(1-甲基乙烯基)-2-环己烯-1-顺-醇,相对含量分别为16.280% 、9.602% 、9.259% 、7.363% 、6.729%和6.284%,占总量的55.517%.干佛手第1时段的主成分为5,7-二甲氧基香豆素、a-异松油烯醇、顺-栊牛儿醇、顺-柠檬醛、8-羟基里哪醇和6,7一二甲氧基香豆素,相对含量分别为11.376%、9.735%、7.880%、7.435%、5.296%和5.023%,占总量的46.745%;第2时段升高温度后又萃取出一些新的组分,含量较高的有反-a-罗勒烯、十四酸、,n-十六酸、5,7-二甲氧基香豆素、顺-9,顺-12-十八碳二烯酸和1-乙烯基-1-甲基-2-(1-甲基乙烯基)-4-(1-甲基乙烯基)环己烷,相对含量分别为11.256%、9.073%、8.729%、8.118%、7.117%和6.963%,占总量的51.256%.
还可以看出,鲜佛手挥发油中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化合物较多,而干佛手挥发油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较高,特别是第2时段萃取的挥发油,通过这一时段能将一些大分子量的化合物萃取出来,其中含有较多的中长链脂肪酸,如十四酸、十六酸、顺-9,顺-12-十八碳二烯酸和9-十八碳烯酸等,相对含量高达26.471%.
上述结论与1998年黄晓钰等报道广佛手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苎烯、萜品油烯、β-蒎烯、β-月桂烯有别,说明品种、产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不同造成佛手挥发油成分的差异;还与陈家华等采用冷冻法和吸附法提取得到的佛手果头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烯和蒈烯有区别;与金晓玲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和1-甲基-(1-甲乙基)-苯也有差别.说明不同的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的主要成
分也不相同.
笔者得到的佛手挥发油,经GC-MS联机分析,鉴定出的组分明显多于水蒸气蒸馏法约3O种,而且挥发油清纯透彻,具有更高的纯度。
参考文献:
[1]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537—538.
[2]黄晓钰,钟秀茵,苏毅,等.佛手柑挥发油成分提取鉴定[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3):101—106.
[3]王俊华,符红.广佛手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中药材,1999,22(10);516.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制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制药网,https://www.zy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