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也许因为干式复合中气泡问题并不突出,我们也忽视了对此的深入研究探讨,但随着其它各种复合质量缺陷的逐步解决或减少,随着提升品质、降低消耗的更高要求,我们有必要仔细分析一下气泡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求解决了。
一、从化学理论方面分析:
*,目前干式复合中主要使用的聚氨酯胶粘剂分主剂与固化剂,其中固化剂主要成份为三羟甲基丙烷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为了便于后面简述,将上面虚线部分简称R)则→
当1mol水(18g)与1mol二异氰酸酯(如TDI 174或MDI 250g)反应可生成1mol的二氧 化碳(22.4L)。由此可见,少量的水可消耗大量的二异氰酸酯并产生大量气体。
对于上述反应大部分人都认同,但还有另一种反应可能:
而NH3↑只要有很低的含量,人即可闻到,所以平常我们有时测得甲苯、乙醋残留都不高,但仍有异味。倘若上式成立,则是对这种异味情况的较好解决。
二、从物理性能主面分析:
1.材料的阻隔性不同会影响复合气泡是否产生或气泡产生的严重程度。
目前,我们对CO2↑和NH3↑的透过量还没有进行确切的数据检测,但可依据分子量的大小结合下表中水蒸气透过量和氧气透过量来比较:
可以看出,倘若有19μm BOPP/25μm VMCP、12μm PET/25μm VMCPP、12μm PET/9μm AL等材质结构时,则取决不同透过量的主要因素应是BOPP与PET之分。显然,PET对CO2↑和NH3↑的阻隔性比BOPP要好得多,所以实际复合中PET/VMCPP、PET/AL、PET/VMPET、NY/AL等材质容易产生气泡。
2、材料的其它物理性能对复合气泡的影响
①胶粘剂本身的流平性较差以及复合材料的表面张力较低,致使涂布上胶浸润效果不好,胶层未能充分均匀展平也会形成气泡。
②材质结构较硬、较厚的品种复合时,也容易在贴合辊处压入空气而形成气泡。
③材料膜面的吸潮和材料中添加剂的祈出也会造成复合气泡。
④材料膜面有灰尘吸附、有颗粒杂质、塑化不良等晶点夹在薄膜内,以及胶液中有杂质时,则该尘粒、杂质、异物复合后会将两层薄膜顶起,周围形成一圈空档,粗看是一点点的气泡,仔细看会发现中间有一黑点。
三、操作工艺方面对复合气泡的影响
1.复合机烘道前部加热温度过高,涂了胶层的薄膜进入后,胶层表面很快结皮,形成“假干”现象,胶层表皮内的溶剂由于要挥发而顶破了表面结皮层形成了气泡。
2.烘道排风量不够。
3.车速过快。
4.复合辊的压务不足或辊上有杂质。
5.复合角度不当。应仔细调整,使薄膜尽量按切线方向进入。
6.复合预热辊及复合钢辊的表面温度太低。
7.配制胶液时由于搅拌及循环而混入大量空气,在静止脱泡时未能及时排放出来,被关在复合膜中形成了气泡。
总之,复合气泡的产生可能有多方面原因,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综合考虑,逐一排除,zui后确认。另外,zui关键的一点是要加强过程中自检与专检的责任心和科学性,对所打的熟化样品和下机的成品料要时常跟踪检查,以及保持生产过程中与打样卷的工艺条件一致等。这样,我们就能减少或避免复合气泡的产生。(汪来胜)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