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重点支持现代制药的发展,在适当的时机将其拥有的资产以适当的方式注入现代制药”的大股东股改承诺日前兑现,此举被业界解读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下称上海医工院)整体上市开锣之举。
现代制药于7月15日刊登公告称,公司大股东上海医工院为兑现股改承诺,将拥有的上海医工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医工股份)的股权注入公司,目前公司董事会已经*经营层开展收购的前期准备工作。
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医工股份并非上海医工院zui为优厚的研发资产,但随着央企整合步伐加快,作为上海医工院旗下直属惟一上市公司的现代制药,很有可能进一步囊括上海医工院核心的研发优势资产,成为其整体上市重要平台。
整体上市势在必行?
2006年3月,上海医工院在现代制药股改时作出承诺:将在适当的时机将其拥有的资产以适当的方式注入公司,支持现代制药的发展。时隔两年多,上海医工院体系内业绩平平的医工股份出乎意料地成为实施大股东股改承诺的先头军。
公开资料显示,医工股份前身为上海现代制药销售有限公司,2005年3月1日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由同为现代制药大股东的上海医工院持有55.77%的股权,现代制药另一股东上海广慈医学高科技公司(下称广慈高科)持有6.73%的股份。
但与上海医工院强大的研发实力相比,其销售主力医工股份的业绩则显得不佳。根据万隆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上海分所的审计报告,医工股份2007年实现的净利润为763.769133万元,略多于2006年的664.118372万元。
有分析师据此指出,按照现代制药2.8773亿股总股本计算,此次收购资产能够增加的每股收益不到0.03元,而这与现代制药去年0.36元的每股收益相比,增幅并不明显。但是,将注入医工股份做为今后上海医工院逐步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以期整体上市的开锣之举来言,则意义重大。
对于此次收购后的作用,现代制药董秘表示,收购完成后,将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公司战略目标,进一步把公司做强做大。“此次交易是基于公司产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资源整合,减少关联交易,促进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发挥渠道优势,实现互补,提高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目前现代制药的新产品开发较多依赖于上海医工院,因此公司未来的发展与大股东的支持密切相关。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此次注入的资产并非上海医工院旗下zui核心的资产,但作为上海医工院旗下惟一的上市公司,现代制药成为其整体上市的平台显得理所当然。如果整体上市成功,现代制药就将成为我国*家以科研院所和产业基地、5个*研究中心为主要资产的央企上市公司。
然而,一直以来,上海医工院在其核心研发资产注入上显得格外谨慎,对外界的种种猜测都三缄其口。但有知情人士透露,上海医工院管理层十分倾向于继续向现代制药注入的研发资产,甚至逐步整体上市。因为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未来几年科研院所仍保留为中央直属企业的可能性很小。在目前国资委减少央企数量的大背景下,上海医工院的未来存在相当大的变数。如果不能利用自身已有的资本平台现代制药,那么未来可能的购并变局或将使上海医工院失去对核心研发资产应有的话语权和控制权。
“有知情人士透露,上海医工院管理层倾向于继续注入的研发资产,逐步整体上市。因为如果不能利用自身已有的资本平台现代制药,那么未来或将使上海医工院失去对核心研发资产的话语权和控制权。”
研发资产颇为抢手
有分析师认为,大股东上海医工院的这一资产注入,不仅是对股改承诺的兑现,也符合国资委关于央企整体上市的思路。其今后逐步资产注入,甚至整体上市的意愿十分明显。在此轮央企大调整中,作为国内医药工业系统规模zui大、实力zui强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之一,上海医工院的这一举措或许正暗示着其实现整体上市正在悄然进行。
据知情人士称,自上实入主上海医药明朗化之后,上海国资委有意加快旗下医药上市公司整合。因应2010年央企整体上市的目标,国务院国资委亦正大力加快旗下央企剥离整合步伐,央属各大医药集团兼并重组之举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必将风起云涌。该人士还透露,央企通用技术集团和国药集团都曾向上海医工院伸出橄榄枝,希望能够将其纳入版图,作为发展医药工业的强势补充。但谈判都没有明确进展。
虽然目前上海医工院旗下80%的经营性资产均已纳入现代制药旗下,但剩余的20%却是其利润zui大的研发资产,而业界*上海医工院zui核心资产是其研发领域,而非医工股份。
目前,除现代制药和医工股份外,上海医工院还同时控股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下称制剂中心)和上海博森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其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主导的制剂中心,被业界普遍认为是上海医药院zui核心的资产。
作为国资委下属的17家大型科研院所之一,上海医工院也是目前医药行业惟一的中央直属研究院所,不仅拥有700余名医药科研人员,其中还包括了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有7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其研发体系里,除了各研究室,还有几个*的中心,分别是国家医药工业信息中心、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国家药品包装材料检测中心。医工院现已获得各类新药证书211本,在抗感染、抗肿瘤、心血管、中枢神经、免疫系统等药物的研发领域处于*水平。其雄厚的研发实力曾使恒瑞医药、三九医药、华北制药、鲁抗医药、哈药集团、海正药业等30多家上市公司受惠,受让其技术转让。
有医药行业研究员指出,医药央企拥有大量未上市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相关上市公司未来资产注入的空间十分巨大。今年以来,随着央企整合进度的突飞猛进,不少央企为剥离非主营资产,使得大量医药公司股权挂牌转让时有出现,如中石化集团出让成都华高药业有限公司部分股权、中化集团转让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权等等。这也反映出医药行业整合并购明显增多,医药资产整合正在加速前行。从这一系列的并购整合以及三九股改等各方信息来看,央企整合医药资产已经有所动作,上海医工院实现整体上市亦是预料之中,只是早晚之事。
“虽然目前上海医工院旗下80%的经营性资产均已纳入现代制药旗下,但剩余的20%却是其利润zui大的研发资产。央企通用技术集团和国药集团都曾向上海医工院伸出橄榄枝,希望能够将其纳入版图。”
核心关键词:医药
相关文章:解谜医药商业经营之困 存在三大根源问题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