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原料药机械|制剂机械|药品包装机械|制冷机械|饮片机械|仪器仪表|制药用水/气设备|通用机械

技术中心

制药网>技术中心>技术文章列表>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输液玻璃瓶市场前景堪忧

来源:   2008年08月27日 10:42  
在生产成本大幅飙升的大环境下,大输液企业终于坐不住了。 
    7月16日,包括山东鲁抗辰欣、石家庄四药、湖南金健、安徽六安华源、山东齐都在内的国内主要大输液企业负责人紧急奔赴广州,商讨行业现状和新一轮提价事宜。 
    大输液遭遇的价格难题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正在显现。不少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转产利润空间更大的软包装输液 
    “为什么突然到广州开这个会,是因为情况太紧急了。”安徽六安华源制药一位负责人透露,目前广东挂网采购正在进行,如果仍然参照去年的入围价,玻璃瓶等普通输液产品有可能出现价格倒挂。 
    “我们呼吁今年的挂网采购应考虑上半年大输液产品成本上涨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幅度的提价,这件事情必须由众企业集体完成。”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对《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 
    成本持续飙升 
    大输液行业正面临新一轮成本上涨。 
    在过去几个月里,丁基胶原料价格上涨了230%,由3万多元/吨升至12万多元/吨;聚丙烯原料上涨53%,由1.3万多元/吨升至2万多元/吨;非PVC膜上涨10%,玻璃瓶价格上涨20%。以250ml规格的玻璃瓶为例,由原来的0.30元/个上涨到0.36元/个;包装纸箱价格上涨24%,标准箱由2.90元/个上涨到3.60元/个。除此之外,生产所需的油、电、气等几乎所有成本都在*上涨。 
    尤其是今年6月油价上涨后,大输液产品的运输成本上涨达25%~30%。 
    事实上,大输液产品的价格仍处于低谷。有企业代表介绍,尽管经过去年一轮*,但普通输液的价格仍然贱过矿泉水,以100ml普通输液为例,厂家送达广州当地经销商的价格只有0.95元。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生产企业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部分小企业还将面临生存危机。 
    招标形成价格天花板 
    “一般说来,上游产品成本上涨后,下游的销售价也应水涨船高,但招标规则是‘不能高于去年中标价’,相当于下游的价格被封死了,两头挤压,影响面必然波及整个产业链。”广州某医药商业公司代表如是分析。 
    据悉,目前2008年广东省新一轮药品挂网采购已在一片平静中展开,7月20日即将进入关键的议价品种报价环节,这是真正影响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命运的关键时刻。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如果愿意接受去年的中标价就自动入围;如果有意向*,就要进入人机对话环节,面临与专家的谈判,有不小的风险。 
    业界不会忘记2007年招标过程中的那次价格血拼。从当时竞价组3个或3个以上厂家的品种竞价结果来看,入围品种平均降价率为40.39%,其中市场调节价品种的降价率为20.00%。降幅如此之大,连招标办的工作人员都感到吃惊。不过随后的事实证明,这样不理智的降价并未给患者带来任何实惠——由于很多品种价格过低,根本没有企业愿意供应,导致部分廉价药临床短缺。 
    “同样的品种,如果我们接受去年的入围价,而有些企业却在人机对话环节获得了提价的话,这对我们是不公平的。”某制药企业提议,招标办应根据今年CPI的涨幅,统一提高输液产品入围价。 
    参会企业表示,以100ml基础输液为例,去年的中标价是1.34元,今年至少在1.45元以上才算合理。 
    企业代表一致认为,如果不调价,中了标也没人愿意供货,这样的情况去年已经出现了。去年100ml基础输液一开始的中标.本文来源于中华包装瓶网.价是1.20元,随后因成本上涨,无人愿意供货,之后广东药品采购中心将价格上调至1.34元。“与其等产品断货才调价,不如提前调整。在成本逐年上涨的前提下,挂网采购参照去年中标价这一规则本身就不合理,应考虑CPI的涨幅,适当逐年调整。”湖南某输液企业代表提出。 
    价格倒挂的后果 
    如果仍然按照去年的中标价招标,会出现价格倒挂,如此一来,会出现大输液产品生产企业不愿生产、经销商不愿销售的局面,部分品种肯定会短缺,即使价格再低,消费者也享受不到实惠。 
    事实上,2007年广东省曾出现上千个品种无法供货的情况,阿莫西林、头孢拉定等普药产品的采购价都曾高于中标价。因猪肉价格猛涨,又推动了以动物内脏为原料的药品价格的上扬。 
    大输液遭遇的价格难题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正在显现。据悉,包括安徽丰原在内的不少大输液企业去年已放弃广东市场,更多的企业则在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逐步放弃无利润的普通输液产品,转产利润空间更大的软包装输液。安徽六安华源制药有限公司华南区向《医药经济报》记者透露,他们正在对玻璃瓶输液生产线进行缩减。 
    此前大输液行业专家普遍认为,从国外市场经验看,软包装逐步取代玻璃瓶是一个趋势,玻璃瓶输液存在运输困难、使用不方便、生产不够环保等诸多缺点,但没想到更新换代来得这么快。一方面,随着国家对医疗投入的增加,居民用药水平逐步提高,软包装输液由原来的产品向常用产品转化;另一方面,随着塑料瓶输液生产成本的逐年降低,其零售价与玻璃瓶的差距在缩小,一旦价格降至某个区间,就会加快市场普及速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玻璃瓶输液极有可能首先出现价格倒挂,加速被软包装输液取代的步伐。”一位业内专家预测。 
    与此同时,价格倒挂还会使一些企业想尽办法缩减成本,如为了节省丁基胶塞而将输液瓶口缩小、采用低档包材等,这对整个产业的导向不利。 
    一位企业人士甚至表示,广东市场因过分强调价格因素,正逐步由原先的市场转变为充斥着大量中小企业品种的低端市场。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制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制药网,https://www.zy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