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发展多年来,我国药企从来没有放弃做大做强的梦想,一直勉力的追求着。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化的发展,很多国外制药企业纷纷抢占中国市场,在中国投资建厂,这对于中国本土制药企业来说是一种不小的压力,加剧了市场的竞争,面对现状,中国制药企业不得不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新道路。
如今,中国的药企现在面临着双重的压力,一方面是来自国家的医药行业管理政策和社会保障体制的变化,GMPGSP等管理规范的强制推行,医与药分家管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新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药品公开集中招标采购,等等;另一方面,来自加入WTO后的竞争,不论是在本土市场,还是在市场。
国外医药巨头的发展模式,基本上可以归结到“以技术为导向,构建具有保护的差异型药品”这个基础上来。也正以为如此,国外的医药巨头,始终将医药研发和保护作为其发展的核心策略,从资金上、人力上,还有相应的法律保护上,都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事实证明,国外医药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随着国外医药巨头的研发力度的进一步加强,他们在范围内进行申请与保护的产品越来越多,可以这么说,现在对于中国医药企业来说,如果失去了对自有产品的研发与保护力度,未来的二十年,中国本土医药企业将陷入到完全受控于外企的尴尬境地。
在中国,中产阶层不断扩大、医保覆盖率提高以及疾病类型的变化都促使市场对医疗服务以及治疗药物的需求大大增加,让中国成为跨国药企眼里的香饽饽。然而,随着外资药企的强势进军,国内企业如何迎战是一大关键问题。
专家称,选择为大公司提供研发外包服务,无疑使那些有志于新药研发的企业在短期效益与长期战略之间找到了一条“进可攻、退可守”的发展之路。而行业分析师指出,在技术进步艰难的当下,并购重组成为国内医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选择。
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我国中小企业技术薄弱、人力储备不足,新药研发的成本并非每个企业都能承受,与其勉强度日,不如迂回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药品研制投入逐年攀升,但是因此带来的新药品种却逐年下降,医药公司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困难,因此,对于制药企业而言,外包是优选择。
随着我国国内知识产权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欧美大型医药公司选择国内企业作为外包合作对象。作为中国大的竞争对手的印度,已开始采取措施促进医药外包市场的发展,并把医药外包看作是未来医药增长的“势在必行战略”。我国也必须迅速行动起来,通过组建战略同盟、加快配套的基础设施和研发基地建设、成立行业协会等措施,来整合各方面的技术上风,打造核心竞争力。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制药网https://www.zy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制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