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医药股市】在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中,医药企业的上市之路往往备受瞩目。2025 年 5 月 19 日晚间,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白云山”)一则公告,让广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广州医药”)成为焦点 —— 广州医药股票将于 5 月 20 日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并公开转让。这一消息,为广州医药坎坷的上市之路翻开了新的篇章。
广州医药的上市谋划由来已久。早年间,白云山便精心筹备广州医药在 H 股上市,彼时港股市场凭借国际化平台、多元投资者群体及相对灵活的上市规则,对众多国内企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广州医药亦期望借此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国际影响力,加速全球布局。然而,资本市场风云变幻,2023 年 12 月 20 日,白云山公告称,鉴于证监会核准批复有效期届满,境内外资本市场环境改变,结合公司战略规划,决定终止广州医药 H 股上市计划。
终止分拆上市后,广州医药迅速将目光投向新三板。成立于 1951 年的广州医药,在医药批发和零售领域深耕多年,作为华南地区医药流通头部企业,拥有西药批发、药品零售、中成药批发等多元业务,员工超 1700 人。近年来,其业绩表现稳健,2023 年、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525.91 亿元、546.05 亿元,净利润分别达 6.49 亿元、5.78 亿元。
此次选择新三板挂牌,广州医药有着清晰的战略布局:一方面,新三板挂牌条件相对灵活,更看重企业创新与潜力,能为广州医药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其拓展业务、升级技术;另一方面,新三板是通向更高资本市场平台的重要阶梯,广州医药计划未来根据市场环境与战略需要,择机在北交所上市,形成 “新三板 — 北交所” 的稳健进阶路径。
与广州医药的稳步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母公司白云山正深陷业绩泥潭。回顾 2018 年至 2023 年,白云山归母净利润虽有波动,但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分别约为 34.41 亿元、31.89 亿元、29.15 亿元、37.2 亿元、39.67 亿元、40.56 亿元。然而,2024 年业绩骤降,实现营业收入 749.93 亿元,同比下降 0.69%;归母净利润 28.35 亿元,同比下滑 30.09%,创下近七年新低。从业务板块来看,大健康板块营收下降 12.70%,“王老吉” 销售增长乏力;大商业板块虽营收未降,但毛利率仅 7% 左右且下降 0.56 个百分点,医药流通利润愈发微薄。分产品而言,中成药营收下降 3.26%、化学药营收下降 20.10%,大南药合计营收下降 10.40%。曾经的明星产品,如仿制药金戈,2024 年营收 10.34 亿元,同比下降 19.81%,库存量激增 49.78%,销售压力剧增。
白云山在年报中将业绩下滑归因于有效需求不足、行业加速变革、政策变化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此外,分季度来看,2024 年第四季度业绩亏损约 3.23 亿元,白云山称,对一心堂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约 3.86 亿元,以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等,共计减少年度利润总额约 4.71 亿元。但这些因素贯穿全年,却独在第四季度导致巨额亏损,背后原因引人深思。业内人士认为,白云山或正处于阵痛的阶段。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白云山面临诸多挑战。产品优势不强,大南药板块缺乏拳头产品,化药以仿制药为主,同质化严重,这使其在与其他中药上市公司头部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广州医药挂牌新三板,对白云山而言,短期内虽不会影响其独立上市地位及财务状况,但从长远看,广州医药借助新三板发展壮大,有望增强白云山在医药产业链上的整体实力。
展望未来,广州医药在新三板挂牌后,如何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进一步突破,提升自身在医药流通领域的竞争力,值得关注;而白云山如何在困境中重塑业绩,优化产品结构、加强成本管控、拓展新业务,更是市场焦点。在医药行业加速变革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广州医药还是白云山,都将在挑战中寻求机遇,在变革中探索前行之路。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