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由于医改的深入推进和医保控费的逐步趋严,降低药价确实是大势所趋,企业也深谙其道。但是,当突如其来的降价潮来临时,显然企业并没有做好准备。
近日,医药圈笼罩着一层降价乌云。随着部分省份新一轮药品招标的启动,降价趋势十分明显。其中,浙江、湖南、山西的降价力度很大。之前企业一直盼望2015招标大年到来,而现在招标大年可能衍变成降价大年。
招标大年或将成为药品降价大年
各省的药品招标降价一波接着一波袭来。从浙江省在预先设定10%降价门槛的基础上,对中药注射剂、抗菌药物以及配送前200位的品种再次降价,到湖南在全国低价基础上的再降价,再到山西以新一轮全国低中标价的平均价作为限价,多家企业生产的药品低价中标,品种要求在限价范围内中标。
“在新一轮药品招标中,各省份的降价力度很大,尤其是湖南的降价力度更大。”武汉中联药业总经理谢孔标告诉记者,此轮降价对企业的影响十分明显,尤其对外企的影响将更深远。未来,降价肯定是大趋势,同时原来维价能力较强的品种,也将变成重点降价的对象。
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分析师对此观点表示赞同:“预计各省在后续的招标过程中会对品种进行大砍价,可能还有更加严厉的降价方式。医药企业正面临降价范围和幅度变大,对行业整体利空。”
对于企业的“痛”,广州力恩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肖霖认为,“国家对于医保费用的控制以及在价格管理下,用招标的杠杆调整价格,降价作为大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每个省份的招标方式不同,营销策略要随时作相应的调整。而且企业没有办法前置性地预见招标结果,只能跟着政策走。”
目前,各省招标政策松紧不一,工业企业疲于应对,只能被动接受。企业很难承受大幅度的降价,其实现在很多企业的利润率并不是很高。在医改方面的配套措施还没有做好的情况下,一味地压低价格,会造成一些产品在一些省份的市场退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