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市场分析】《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显示,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突破3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未来我国中药行业具有较大的潜在发展空间。业内认为,当前中药板块仍具备其特有的投资价值。
一方面,从目前药品的降价政策来看,“带量采购”和“谈判降价”等均主要针对化学药和生物药,由于我国的品种基本集中于中药领域,在相关政策中,中药品种不需降价,所以能一直维持比较高的价格。
2019版医保目录中,常规准入新增148个品种(以通用名计),其中,西药47个,中成药101个。细分到剂型,新增的西药中有58个为品种,中成药中有88个为品种。有数据显示,新增的品种在2018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合计近200亿元。
新版医保目录发布后,药企纷纷发布产品进医保的喜讯。例如,丽珠医药表示,公司的品种盐酸哌罗匹隆片新进医保目录,将会获得医疗机构的积极采购及临床应用,有利于该产品的市场推广,从长期看,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外,浙江康恩贝也表示,中成药龙金通淋胶囊、黄莪胶囊、肠炎宁片新进医保目录,有利于巩固和拓展公司在该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及品牌地位。
业内认为,从长期来看,这些或市场占比较大的产品新进医保目录,所在的药企将会获益。
另一方面,中药的日服药金额并不算高,与化药和生物药相比,其受到强制降价的可能性比较低。
有医师表示,其所使用的中药药材,都是从医药公司购买的,但也有医师为了降低成本,曾选择“绕过”医药公司,利用个人关系从原产地直接采购材料药到诊所炮制。
2015年底,山东在济南等6市实施“两票制”,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在入库验收药品时,应要求流通企业提供生产企业开出的进货发票复印件,做到票、账、货、款一致”。这也使得诊所的进货渠道绕不开医药公司,医药公司药材的来源也绕不开生产企业,由于中间环节增加,价格自然就会提升。
近两年
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涨,但其上涨势头尚未波及到零售市场,很多药店的零售价格依然十分稳定,没有太大的波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