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行业动态】“4+7”扩围后,那些未中标的药品怎样了呢?
12月16日,海南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网站发布《关于公示药品集中采购扩围未中选品种降价情况的通知》,表示将在公示期截止后将对无异议的降价品种进行降价,并对未降价的品种进行撤网。经梳理,在235个需梯度降价的品规中,有149个选择了降价。其中,降价幅度较大的当属齐鲁制药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300mg,30片/瓶)——较该产品2018年底挂网价下降97.48%,远低于“4+7”扩围的中标价。
图片来源:制药网
其实早在前期试点启动后不久,以上海为开端,北京、天津、辽宁等城市就已经先后启动了未中选药品梯度降价。以辽宁为例,其在10月22日下发《关于开展联盟地区(辽宁省)药品集中采购品种未中选药品梯度降价工作的通知》,就该省4+7未中选药品梯度降价工作做出部署。共涉及310个药品,包括辉瑞、赛诺菲、正大天晴等国内外药企的多款重磅药品。而这也是4+7扩围之后,未中选药品初次大规模梯度降价。
而在近期,黑龙江药品集中采购网也印发通知称,将开展联盟地区非中选药品价格联动工作。《通知》指出,联盟地区(黑龙江省)非中选药品生产企业,需报送全国至低价格(不包括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及试点扩大区域范围中选价格),规格、包装有差比关系的根据差比价规则计算。
虽然此次黑龙江仅要求药企自主报价,尚未确定未中选药品价格的具体降幅。但有分析人士指出,按照上海医药阳光采购网公布的4+7带量采购补充文件,这一降幅应该在10%至30%之间。业内普遍认为,尽管未中标企业的降价不是“一刀切”,但若想争取剩余的市场份额,所有药企必将选择大幅降价,不容再次有失。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医药产业将经历一场“低价潮”,大批药企和流通公司将面临淘汰。
其实,按照上海药采平台和国家医保局关于未中选药品梯度降价的要求,未中标药品中,原研药、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还可用中选价保有一定的价格空间,而未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价格必须低于中选价,市场就已经面临可预见的萎缩。业内预计,未来全国扩围内的24个省份未中选品种或都将面临“不降价,就撤网”的选择,梯度降价趋势难以回避。
实际上,在“4+7”带量采购启动之后,部分地区的降价大战就已经开始。齐鲁制药的吉非替尼片价格已降至257元/盒,阿斯利康拟中选价格为547元。由此计算,与“4+7”试点拟中选价格为547元相比,吉非替尼片降幅高达53%。而扬子江药业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2ml:0.2mg)在“4+7”试点中选后,恒瑞医药的同 一品种仿制已在安徽等地降价,且比扬子江药业的价格还低10元。
据悉,目前已有海南、广东、湖南、吉林、河南、甘肃、安徽、湖北、浙江至少9个省份明确执行“4+7”扩围时间,随着其余各省份的持续推进,中选的25个药品同品种产品将面临集体药价跳水。在此基础上,不止相关仿制药、过专利期原研药,所有非专利药市场和收入都将面临大幅萎缩。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随着4+7带量采购逐渐落地,以及集采扩围,医药营销模式将无可避免的发生重大改变。目前,不管是跨国药企还是国内药企都已经开始谋求转型之路。例如,恒瑞、石药、科伦等多家本土早已向创新药和难仿型仿制药转型,而华森制药、恩华药业等早在年初也已经开始调整销售部门。
评论